現在很多人都有一種迷茫感,這種迷茫感總感覺讓自己內心不安,甚至會感覺自己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了。以前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有空多賺錢,平時勤讀書。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向楊絳先生抱怨生活太艱苦了,楊絳先生回答到:"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人為什麼會迷茫,就是天天在那想自己怎麼辦?怎麼辦?想著、想著就產生了迷茫感。這種迷茫感是一種情感的缺失,也是一種對自我人生的失控。
所以在迷茫之後又牽引出一個概念:控制。當自己能够控制一切的時候,整個人是有安全感的,當自己不能够控制一切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糟糕透了。
比如嬰幼兒,總是用哭聲來控制自己的父母。當自己餓了、渴了、拉了、病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來表達自己的欲望,就這樣間接控制了自己的父母,從而讓父母為自己服務,自己享受這樣的服務。
長大後,不少家長一直控制著自己的孩子,給自己的孩子時間安排滿滿的,甚至是週末的時間都給安排滿了,從而讓自己的孩子多學一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內心很痛苦,很難受,但是無力反抗,這時候怎麼辦?唯有默默承受,就等待著家長的安排。
長大後,發現孩子沒有主見,做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應該如何來進行選擇。於是內心的迷茫感就產生了,內心的困惑感就產生了。這時候雖然自己逃離了父母的控制,但是間接來說自己不適應這種自我放飛的狀態,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以前沒有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
上帝是非常有力量的,但是我們看不到他的控制在哪裡?但是我們內心深處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對於個體來說,在成長的階段中,需要學會的是自我控制。為什麼有些人非常自律,晚上10點30分睡覺,早上5點30分起床,起來運動半小時,寫作一小時,吃早餐半小時。別人剛起來,自己已經幹了三件事了,於是就會感覺自己賺了。
其實這是一種自我控制。有時候我自己也想這樣去控制自己,但是沒有堅持兩天,就放弃了。其實就是自己的思維出現了問題,自己無法去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己被其它誘惑或者雜念給吸引過去了。
人在選擇重新構建新系統時,原有的系統就會在拉扯自己,不讓自己進入新系統,還需要繼續控制自己。這就像很多的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走上社會了,還在繼續控制著孩子,讓孩子的生活狀態過得很糟糕。父母想要掌控,而孩子想要脫離掌控,那麼衝突體就會上升。
當我們產生迷茫感的時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被什麼東西控制住了?這個東西可能是某一個雜念,可能是某一個人,也可能是某一件事。當產生這樣的感覺,迅速進入複盤階段,找到原因,從而把自己從迷茫感中抽離出來。
很多人總是說有時候非常自信,但有時候非常自卑。因為人在自信的時候,是感覺自己的人生可以被自己控制的;當人產生自卑感的時候,就感覺很多事自己無法控制,甚至不知道怎麼辦了,六神無主的狀態。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變化,遵循自己的內心世界,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學會一點一滴控制自己的人生。別人的人生我們無需去控制,控制久了就容易反彈。
上一篇:產後抑鬱症是怎麼導致的?
下一篇:【專業文章】綜合式遊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