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諮詢師有得選來訪者嗎? (上)
admin
2021-10-27 14:14:07
0

原標題:新手諮詢師有得選來訪者嗎? (上)

<!---->

文:單雨佳

正文約:4500字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新手諮詢師最關心的一件事情:"如何找到新的來訪者。"

而我這篇文章要談的是"選擇"來訪者的問題

每次我和營員被督們討論"選擇來訪者"這個問題,首先被質疑的就是:"單老師啊,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饑。我們新手諮詢師能有個案做就不錯了,你還教我們選擇。我們沒的選呀。"

為此,我的很多營員和被督一開始都是不理解的。 我們一開始招募到新來訪者,我都會和他們反復討論"這個來訪者要不要接"這個問題。 我也曾因為明確反對接一些來訪者而遭到營員和被督的强烈抱怨。

我這樣考慮,是因為我一直抱持這樣一個樸素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成為心理諮詢師是很不容易的過程,我們為此投入了巨大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我們的人生,而諮詢師能够提供的服務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它們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個時間段。"

這段話自然也不是我從業之初就想明白的,而是伴隨著無數的踩坑經驗得到的一個教訓。甚至可以說,這可以算是我接受的近1000次的精神分析中獲得的非常重要的領悟之一:發現自己的價值,敢於發現自己的價值

因為這些經驗,我的理想願望是大家的每一個時間段都能用來和相對匹配的來訪者工作,這裡包括了能力和風格、人格的匹配。這也意味著每個來訪者都能够得到比較適合自己的諮詢,同時諮詢師能够通過和來訪者工作,在幫助來訪者的同時去發展自己的能 力

這些話很鼓舞人心,但是我們從業不可能僅僅靠幾句好聽的"心靈雞湯"來解决生計問題,來持續地賺到錢和提升收入。

那新手到底有的選嗎?

新手諮詢師覺得自己沒的選,一般來說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個案少,二是經濟原因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來尋求自己幫助的來訪者很少,所以感覺到自己的時間長期處於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況中,而只有成為了成熟諮詢師,自己的時間才會供不應求。這樣的不同立場也會讓不少被督覺得我的說法就是:"何不食肉糜?" 因為在很多人的體驗中,心理諮詢是一個買方市場,這也讓諮詢師不自覺地做出很多遷就來訪者的努力。

我自己並不是在有了許多個案之後才開始挑的,誠然,隨著經驗的增長,挑選的餘地會越來越大。但是從我的經驗裏來看,正是因為我一直在琢磨選擇這件事情,我才能够更好地集中資源來促成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樣,我覺得選擇對於我們從"供大於求" 狀態進入"供不應求"狀態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這篇文章裡面我會借鑒一些經濟學的術語來對此進行更多深入的分析。

下麵我就從兩個模型入手來解釋一下,新手諮詢師到底有沒有的選這個問題。

首先,在談心理諮詢師職業發展道路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心理諮詢師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資源模型。經濟學並不只是研究錢,其原理中最為基礎的一條是: "資源是有限的,是稀缺的,如何進行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對於我們心理諮詢師來說也是一樣的,諮詢師最為重要的資源是:時間、精力和金錢。當然,它們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稀缺的。

剛才我們提到,很多新手諮詢師感覺諮詢是一個"買方市場" ,所以很多剛開始從業的諮詢師會小心翼翼地詢問來訪者合適的時間,以調整自己的時間去滿足來訪者的時間安排。甚至有的人因為是分時段租用其他人的諮詢室,他們還會考慮來訪者到哪個諮詢室更為方便。結果造成自己的一周中的工作時間非常零散:有的時候 兩個諮詢中間有一兩個小時,還要從都市這頭的諮詢室跑去都市另一頭的一個諮詢室去。顯然,這樣的安排對於諮詢師的精力是極大的浪費。

放入模型中看,上述例子就屬於在時間和精力維度上過度投入。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於諮詢師來說儘早給自己設計好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樣是需要在不同工作地點進行工作,如果按天劃分或者按半天來劃分就會比按小時劃分合適 許多。

比如有的人就打算好了自己一周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工作,每週有一個晚上18:00-21:00工作,週末有一天工作。那麼來訪者來預約的時候,你就< strong>可以在其中選擇兩個時間段讓對方挑,最好是包括了 工作日白天或晚上和週末時間的,這樣基本上可以覆蓋來訪者的可選項。而來訪者如何抵達我們的諮詢室來見我們,也屬於來訪者需要考慮的事情。

基於這兩點,我們對於時間和地點不合適的來訪者已經進行了挑選。但是這種挑選,顯然是為了更好地節約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短期看來損失了一些來訪者,長遠看來這會使得我們有時間精力去和更多來訪者工作

再來說說金錢,很多人喜歡說一些諮詢師生活清苦的段子:

一比特心理諮詢師中了彩票,記者問他有什麼打算。

他說:"先把貸款還了吧。"

"剩下的呢?"

"剩下的慢慢再還。"

新手諮詢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入不敷出的。如果我們只考慮金錢作為唯一資源,那麼因為要賺錢,不管來什麼來訪者都要努力接下來。同時,很多新手諮詢師一入行就想著收支平衡,覺得我做諮詢賺的錢不能低於我學習的費用。這個模式是一種短期投入 和短期產出的思考模式,而我們講投資,都有一個回報週期。心理諮詢這個行當毫無疑問是一個投資週期非常長的一個行業

比如你開一家奶茶店,固定成本的投入也需要時間來回本。但是心理諮詢行業的優勢在於,它的回報週期非常長,一般來說,只要頭腦還清楚,還可以說話,只要你不想退休,就可以一直幹下去。所以我們考慮金錢的時候,依然要放在時間維度裡面去考慮。

我們重點說說時間,我在提這個模型的時候,是按時間、精力、金錢的順序提的,這也是我心目中這三種資源的重要性排序。其中時間包括兩個意義,一個是你日常能投入的時間,如每天一小時、每週幾十小時,此外還有一個時間指的是我們的時間軸,即你 的個人技能發展計畫是如何計量的?比如三年開始私人執業、五年可以負擔基本生活等等。我們的投入曲線和收益曲線在時間軸上是有先後的。

對於金錢不富裕的人來說,如果加上時間軸,得出的結論也很可能是不唯一的。

一般來說,選擇進入心理諮詢行業的人,要麼是在其他行業工作了數年的,要麼是學校心理專業畢業的。

前者,一般來說轉行之前需要適當做一些金錢上的準備,這就會讓自己的開局容易更多,也自然有的選了。很多人,並不是沒有現實層面經濟上的準備,而是在心理層面覺得這種花費太過於昂貴,又或者因為收入落差過大而得不到家裡人的支持。心理層面的問題需 要轉變自己的想法,而要獲得家人的支持也需要自己內心足够堅定。

諮詢 時間 精力 經驗 新手 問題 工作 資源 來訪者 心理 諮詢師 金錢 心理諮詢師 郭海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