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抑鬱的人和不抑鬱的人的差別是什麼?我對我的心理感受進行剖析
admin
2021-07-18 10:05:17
0

原標題:抑鬱的人和不抑鬱的人的差別是什麼?我對我的心理感受進行剖析

早上起來後,在思考一個問題:抑鬱的人和不抑鬱的人,骨子裡面的差別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總是纏繞在心頭,讓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前兩天沒怎麼忙,就突然產生了一種感覺:無所事事的感覺,覺得不知道應該要做點什麼,也不想去做點什麼。這種感覺很奇怪,感覺時間在一點一滴流逝,甚至內心中產生了一定的恐慌感。

這種恐慌感的出現,讓自己突然變得焦慮起來,甚至大腦不受自己的思考。這時候很多的悲觀思維出現了,負面想法也出現了。到了傍晚時分,發現自己有點小抑鬱。好奇怪的感覺呀。為了不想要這種小抑鬱的情緒蔓延太久,於是自己就提早睡下了。

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我就在複盤:為什麼自己這兩天閑下來後,自己的狀態不對,甚至還產生了焦慮抑鬱的情緒。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產生這樣的狀態?很多的心理困惑者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狀態體驗?

可能是職業病的習慣。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的一個區別是心理諮詢師善於覺察自己的心理感受,並且去盤根問底,找到原因,並且給出解決方案。來訪者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是有不良的情緒出現,但是不知道這個不良情緒是什麼引起的?並且也不知道如何來調整自己?

所以心理諮詢師在自己身上出現的這種感受,就是一個問題點,也許就是下一個來訪者會遇到的問題。現在自己能够覺察到,並且去研究它、思考它,解决它。那麼臨床經驗就有了。

不斷思考,不斷和以前狀態對比。後來發現了一個規律:當自己哪一天出現了心流的感覺,就覺得自己當天的時間沒有白費;當自己哪一天沒有出現心流的感覺,就覺得當天的自己什麼事都沒幹。

所謂的心流就是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項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比如藝術家在創作作品,不願被打擾;數學家在推導公式原理時,不想被打擾;心理諮詢師在諮詢時,不願別人敲門等等。通俗來說就是將個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心流的感覺產生後,會有興奮感和充實感。

所以問題的答案就被自己推導出來了,焦慮的情緒和抑鬱的情緒瞬間沒了。心情突然變得大好,於是想著準備第二天早上5點30分就起床跑步去,然後寫作一小時,然後上午約一個朋友談一些事情,中午午休半個小時,下午約一個訪客做心理諮詢。第二天按計畫實施,結果到了傍晚時分,感覺人生很有意義感,特別的充實而自在。

前兩天抑鬱的情緒瞬間沒了,對於生活充滿了嚮往,對於實現自己的理想終於接近了一步。所以避免抑鬱情緒的產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產生心流的感覺。非常專注去做一件事,充分把自己融入其中,無法自拔。

現在很多的抑鬱症來訪者,他們只知道自己有抑鬱情緒,但是自己又不想去做一點什麼。每次做一點什麼活,就覺得自己做不好,心裡煩躁,於是就放弃了。其實這在加深抑鬱情緒表現了。

所以對於抑鬱症來訪者,在接下來的心理諮詢過程中,讓他們充分獨立完成一件事,哪怕是自己來進行監督都可以。就是讓他們產生心流的感覺。用心流的感覺來抵抗治癒抑鬱的感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