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某&; 心是孤獨的獵手
當皇帝使節的球形飛船神諭般降臨綠洲時,一股戰慄感從我的頭髮絲一直蔓延到脚趾尖。 span>
這是電影《沙丘》中最值得品味的鏡頭之一。 span>
這艘飛船看起來是如此的龐大且突兀,尤其是與地面上渺小的人類形成對比時(請仔細看,圖裡地上那些黑色小方塊是人類軍隊的陣列)。 span>
並且雖然它是靜默無聲的,但僅僅是停留在那裡,就足以告知觀眾——有大事要發生。 span>
當然,沒有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可能覺得一頭霧水,但是先別急著退出去——
如果我告訴你,雖然和地面上的人比起來已經是龐然大物了,但它在下麵這張圖中只是一個小點呢? span>
巨型母艦懸浮在深空中,船體中飛出的小點,都是像皇帝使節的球形飛船那樣的龐然大物。 span>
原著中寫到,如果把厄崔迪家族所有的護航艦和運輸船都塞進去,也只會用到巨型母艦的一個角落。 span>
感受到震撼了嗎? span>
這些都是導演維倫紐瓦的精妙巧思——用BDO去突顯世界的宏大,以及人的渺小。 span>
什麼是BDO? strong>
BDO,big dumb object,巨大靜默物體。 span>
它最早出現在《科幻百科全書》中,是澳大利亞學者Peter Nicholls杜撰的一個虛構概念。 span>
Palmer概括了這些巨大靜默物體所具有的特徵[1]:
1、它是"被製造"的(非自然產物),但不是人類製造的; span>
2、它的製造者不會出現; span>
3、它足够大,通常封閉而沉默。 span>
BDO是一個科幻概念,狹義上,只有非人類創造的巨大靜默物才是BDO。 但在廣義上,任何能够喚起類似情感的東西都算作BDO。 span>
比如電影《降臨》裏巨大的外星飛船,如同上帝的黑色棋子,憑空出現。 span>
在巨物面前如螻蟻般的人類,看不透這玩意兒,也拿它完全沒有辦法。 p>
而這也正是BDO的誘人之處——越是龐大的、沉默不語的,越是表明它傲視一切的態度。 p>
身處其中的渺小人類只能感覺到敬畏。 p>
BDO的魅力——敬畏感
敬畏,被心理學家Keltner和Haidt定義為:當我們面對那些廣闊的、浩大的,以及超越我們當前理解範圍的事物時產生的驚異的情緒體驗[2]。 span>
Keltner和Haidt還提出了敬畏的原型模型(prototypical model of awe),認為敬畏具有兩個覈心特徵,這也剛好對應了BDO最重要的兩個特點。 span>
//1.可以知覺到的浩大
perceived vastness
這種浩大指一切遠比"我"强大的事物,它包含物理空間的(如巨型建築、龍捲風)、社會地位的(如名望、權力)、或認知上的(如宏大理論)。 span>
但光是尺寸上的巨大是不够的,因為人類的感官對大尺度是麻木的。 span>
你想想,假設告訴你現在有一艘半徑為100000000000000km的飛船停在地面上,你能够想像到它到底有多大嗎? (當然,這個例子很隨意,因為1後面的0是學堂君長按鍵盤然後鬆開的結果)
所以這種浩大必須要是可以被我們知覺到的,我們才會對這龐然大物產生具體的想像。 span>
而BDO通常在科幻電影中通過精巧的視覺對比來展現,讓觀眾直接地感受到這份浩大。 比如文章開頭展示的兩張圖,通過人與球形飛船、球形飛船與巨型母艦的相互參照,來展現人類在BDO面前的渺小,以及沙丘世界設定上的宏大。 span>
//2.順應的需要
a need for accommodation
順應是指遇到新事物時,將對新事物的認知綜合進自己以往經驗的過程。 span>
當個體遇到的情境是不熟悉的、具有挑戰性時,就需要通過「順應」來進行心理重建,讓自己快速適應當下環境。 span>
而BDO是非人類製造的,並且通常外表平整光滑,無法窺見裡面,也很少有構造的零件顯露在外面。 這說明它的製造者一定有某種製造意圖和思想,但是他們拒絕解釋自己。 span>
他們有這樣的權力,意味著這種思想和意圖已經超越人類太多。 BDO的"沉默"(dumb)在此刻也帶上了蔑視的意味,它不用說話就可以告訴你:你不過是一隻螻蟻。 span>
告訴我們,那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更無法抵達。 span>
於是我們只能順應,去適應這巨大靜默物體的存在,去對其背後的力量和思想感到敬畏。 span>
日常生活中的敬畏
BDO現時仍只在亞文化圈子裏流行,但敬畏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體驗。 span>
從原型理論來看,除了知覺到的浩大和順應兩個覈心特徵,敬畏還包含一些邊緣特徵,比如威脅(threat)、美好(beauty)、卓越的個人能力(exceptional ability)等[3]。 span>
而這些邊緣特徵通常出現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
基於威脅的敬畏體驗常出現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比如面對雷電交加的暴風雨我們會感受到恐懼。 span>
但也有基於美好的敬畏體驗,比如在面對大好河山時,難免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敬畏的同時感受到審美的愉悅和心境的廣闊。 span>
而基於個人能力的敬畏通常在面對偉人和天才的時候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講,或許和欽佩比較接近。 span>
此外,還有研究者對於原型理論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比如擴展模型認為,敬畏還需要將自我反思的意識因素考慮進來[4]。 span>
畢竟僅僅感知到浩大和"被迫"的順應是不够的,人們還需要進行反思,才能明白自我在這些巨大的力量面前有多微不足道,從而感受到源於內心深處的那份敬畏。 span>
敬畏的意義
那敬畏除了讓我們頭皮發麻、起雞皮疙瘩之外,有什麼意義嗎? span>
敬畏在積極心理學裏被看作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可以給我們帶來情緒上的、心理上的以及生理上的益處[3]。 span>
//1.自我意識
敬畏是一種自我超越的情緒。 它迫使我們將自己看作是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使我們與更宏大更永久的東西相連,從而感覺到渺小和謙卑。 span>
研究表明,體驗到敬畏情緒會使人們覺得自己屬於大群體,從而更多關注周圍的環境以及與他人的關係,更少地關注自我[5]。 span>
而這種敬畏帶來的渺小感和謙卑感,或許可以促使個體不斷的自我提升。 span>
如古語"謙受益"所言,真正的謙卑,會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尊嚴。 而身懷敬畏之心的人,更懂得如何保持謙卑。 span>
//2.精神追求
敬畏情緒可以促進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 span>
研究發現,相對於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