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快樂歡笑時,你會不會注意到有一個人在一旁悄悄落寞|金天博士
admin
2022-01-10 22:34:30
0

原標題:當大家快樂歡笑時,你會不會注意到有一個人在一旁悄悄落寞|金天博士

<!---->

Renben tuanti

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

當大家快樂歡笑時

一個人突然悄悄落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文|金天博士

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曾經參加過一些傳統團體。 那種團體的主要工作管道,是每個人輪流發言,誰準備好了誰先來。

有一些團體促進者,還會在團體中做個人諮詢,然後團體其他成員觀摩。 如果有誰在團體的關鍵時刻貿然發言,掌控感强的促進者會果斷制止。

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家都能專注於團體促進者的高超諮詢科技,想學科技的人會忙著記筆記,促進者的妙言金句更會被記錄下來,傳播出去。

人本團體現場

有的團體促進者會密切關注團體所有成員的狀態,撒下的目光就像一張網,把每一個成員籠罩其中。 目光挪移時,又像穿針引線,千線萬線盡在掌握。

團體促進者也會創造成員間互動的機會,這些互動同樣處在促進者的掌控之下,主要是為促進者設定的團體目標服務。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讓團體成員發揮作用,又能讓團體在促進者的掌控下走向既定的方向,團體少有突發事件,想瞭解團體結構的人會感覺收穫滿滿。

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卻有很多不同。

其最大的不同是,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內,允許每個團體成員有不同的狀態。 有人哭時,有人可以笑; 有人跳舞時,有人可以在一旁睡大覺; 有人安靜地畫畫時,有人可以放聲歌唱; 有人覺得自己深有感悟時,有人可以認定自己全無感覺。

一個人可以這樣自由自在

這是因為,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開發者娜塔莉·羅傑斯發現,實際上,在傳統團體中,一個人發言的時候,其他參加者很難專注地傾聽,因為他們自己的內部經驗很容易會被發言者的話語激活,而這些寶貴的經驗,也需要盡可能快地得到澄清和表達。

但傳統團體限於時間,只能聚焦於數量有限的發言者,其他人不得不被動傾聽。 如果不能專注傾聽,有時還會有輕微的自責之心。

所以,人本團體就開創了一種新的管道,首先設定一個議題,或創造一個挑戰性的環境,之後,就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參加者,允許參加者自由感受,允許參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節奏來探索自己,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並用各種藝術形式呈現自己的內在世界, 發展自己的自我意象。

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會使用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比如有語言,有寫作,有動作,有音樂,有聲音,有繪畫,有手工,也有冥想和戲劇表演,其目的在於,讓各種不同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管道。

團體成員作品

在促進團體的實踐中,我經常會發現,有的人不適應動作表達,有的人不適應繪畫表達,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敢想像,自己還擁有藝術創造性。

針對這些情况,我經常鼓勵參加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也可以嘗試自己不太適應的表達方式,還可以模仿別人的表達方式,當然,什麼都不做,只靜靜地觀察,也是可以的。 但重要的是,要時時關注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理波動。

在一次團體中,有一比特參加者非常擅長動作表達,當別人的動作還很僵緊的時候,她的動作已如行雲流水,柔韌優美,引得團體成員紛紛表示羡慕。 當然,難免也會有部分成員感覺跟她"離得遠"。

團體進行到創作環節時,大部分人都在畫畫,或在做手工,這位參加者選了自己喜歡的一個音樂,然後開始在場地中央盡情舞動,動作幅度很大。

一個人的舞蹈自有力量

那一刻,我的感受有點"奇怪",因為我發現,很難與她共舞。 她的動作明明吸引著我,可我卻抗拒抬頭看向她。 這是什麼動力呢?

要知道,小時候,我也學過舞蹈,所以也是非常喜歡舞動的,可當我禁不住想舞動起來時,卻發覺自己的大脚拇指在隱隱作痛。 於是,我果斷選擇坐下來,靜靜地觀察她。

對,在團體中,作為促進者的我,也完全可以聽從自己的感覺,願意選擇與團體成員互動,就與成員互動; 願意選擇創造我自己的個人空間,就去創造我自己的個人空間。

促進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間

只是,她像謎一樣在團體裏舞動著,像霧一樣在我心裡繚繞著,讓我隱隱放不下。

後來,有些參加者也開始一起舞動,我換了一個高亢的鼓點音樂,更多的參加者被調動起來,加入其中。 我知道,很快,大家就能感覺到,出了一身透汗之後,神情有多清爽。

而這時的她,卻坐在一邊,神情落寞。

舞動過後的分享環節,她告訴大家,她的大脚趾受傷了,不知是在哪個環節受的傷。

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一是怕團體成員真的受傷,那責任可就大了; 二是怕那種傷往往會引起我的心理不適。 日常生活中,我怕血,怕淤青,而且,有時當別人眦牙裂嘴示痛時,我身體的相應部位也會痛,甚至比當事人感覺更痛。

可是她卻很輕鬆地說:我的腳趾頭這麼神秘的受傷了,這個傷,想告訴我什麼呢? 是要讓我慢下來嗎?

我說:那就一起看看,它想告訴你什麼吧。

團體成員作品

第二天,她穿著飯店的拖鞋入場,調侃自己像家財萬貫的廣東大老闆。

我鼓足勇氣請她讓我看看她的脚,她猶豫了一下,同意了。 她的脚趾果然淤青紅腫了,我讓她用手護住受傷的脚趾,然後我把手放在了她的手上。

在意念中,我讓關注的能量流向淤青的地方,我讓溫暖的能量流向傷痛的地方,我希望這樣的連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己對淤青的恐懼。

下午,她跑過來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我有重大發現,很震撼,我要用藝術的管道表達。

團體成員作品

她花了很長時間進行創作,最後縫製了一個精緻的布娃娃,令很多人感到驚豔。 當然,她的作品,也像她優美的舞動一樣,在精緻下麵,藏有灰暗的部分,這一點,我能隱約察覺到。

結果,在分享感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