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們,如果沒有準備好,請千萬不要走進婚姻!
admin
2022-01-12 19:17:03
0

原標題:姑娘們,如果沒有準備好,請千萬不要走進婚姻! <!---->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112/f90af28564924a46b5a86bc8a193968c.jpeg "/>

婚姻不是必需品,你不需要為了結婚而結婚。

很多女性迫於社會與家庭的壓力,匆匆走進婚姻,有的甚至是奉子成婚,結果步入婚姻後不僅理想化破滅,對於複雜的家庭關係更變得束手無策,各種衝突接連爆發,讓人苦不堪言,悔不當初。

一段沒有準備好的婚姻,往下走的路註定是充滿荊棘的,其中的隱患會在日後的生活中凸顯,如果沒有强大的心理能力,沒有强大的支持系統,以及資源的綜合能力,不僅讓自己精疲力竭,還會讓孩子受到牽連,步入離也離不了,過又過不好,進退維谷的境地。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女士A 與丈夫相親認識3 個月成婚,然後發現自己懷孕,接著住進了婆家,丈夫卻因為生活所迫常年在外,她與有些陌生的婆婆產生了巨大的衝突,而丈夫卻無能為力。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女士B 與"媽寶男"結婚後就搬進了公婆家,家裡是婆婆做主,老公的生活其實一點也沒什麼變化,他跟過去一樣生活在自己的家裡,只是那張單人床變成了雙人床而已,而妻子卻像個外人,在這個家庭沒有任何話語權。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女士C 與高淨值男結婚,令人羡慕,不過新婚後老公出國,兩人開始了牛郎織女的生活。 男人短暫回國後,女士C 懷孕,因為工作原因,把孩子丟給了公婆。 長期的分居生活,讓兩人漸行漸遠。 在丈夫短暫休假後,女士C 發現自己又懷孕了,為了維持婚姻,她决定生下這個孩子。 等待她的是獨自面對兩個孩子的教育,與公婆有些劍拔弩張的關係,生活一地雞毛……

研究發現,那些後來出現問題的婚姻,往往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01

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心理准備

在沒有任何心理准備的情况下進入婚姻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對於女人來說,尤其如此。 在準備與一個人攜手建立家庭時,我們可能需要去問問自己:這個人我真的瞭解嗎?

瞭解一個人,可以透過很多通路,比如他的父母的關係是怎樣的? 他周圍的朋友是如何評估他的? 與他一起旅行,看看他是如何規劃線路,選擇什麼樣的飯店,吃什麼樣的東西,能不能照顧到你的感受,是否有條理,愛整潔等等。

結婚後,往往衝突都是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的。 比如兩人的飲食習慣不一樣,是否會尊重對方,是否可以彼此遷就? 有比特女性在婚後拒絕跟丈夫同房,就是因為丈夫的衛生習慣不好,而這本應是在步入婚姻時就應該做好的心理准備。 如果他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去改造真的很困難,你是否有改造他的信心? 如果改不了,你是否有容忍他一輩子的耐心?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另外,他的三觀是否與我一致? 比如金錢觀,他堅持買便宜的東西,非常吝嗇,或者要求婚後AA 制,這些你能接受嗎? 他非常愚孝,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這是他最根深蒂固、無法撼動的底線,你能容忍嗎? 他是否重男輕女,甚至骨子裡瞧不起女性? 他對於孩子的教育觀是否與你一致? 你們對孩子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待? 這些不同是否是可以妥協的?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進入婚姻,你會發現你不是嫁給了一個人,而是嫁給了一個家族。 其實,正如佛洛德所說,婚床上不止兩個人,而是6 個人,包括了你的父母與伴侶的父母。 再加上婚後身份上的變化,你不僅僅是父母的女兒,還是妻子,兒媳以及孩子的媽媽,這麼多的角色,你能勝任嗎? 你有能力去處理家庭中的各種複雜的關係嗎? 必要時,你的老公(隊友)會一直支持你嗎?

02

沒有與伴侶建立緊密的關係

夫妻關係是建立一個新家庭的根本,而維持一段婚姻是需要擁有建立長期、深入、穩定關係的能力,這是破解婚姻問題的法寶。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我們不可能找到完美匹配的伴侶,在磨合階段,也就是去理想化的階段。 這時,你個人的人格水准就决定了處理關係的能力。 比如,你擁有開放的態度,可以包容、接納對方的不同; 你可以努力去理解對方,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 你具有幽默的能力,可以化解衝突; 你知道如何與對方開啟有建設性的對話,並且即使在不能達成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彼此尊重; 你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也允許對方有自己的空間,不控制; 你會對對方非常好奇,但又會尊重對方的隱私……

當然,我上面說到的能力也有些理想化,那些欠缺的可以在親密關係中去獲得成長,從而提升能力。 只不過,像前面提到的三個案例那樣,在關係本身並不穩固的情况下,丈夫又長期缺位,夫妻之間其實沒有太多機會去溝通,也缺乏在身體上建立親密的時間與空間,他們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脆弱,導致彼此都會對對方極其失望。

無愛、無性、無溝通,甚至在金錢也是各賺各的,各花各的,那麼,婚姻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這種形式上的婚姻有什麼價值呢?

03

沒有與原生家庭建立邊界

很多女性是前脚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來,後腳就踏進了婆家,沒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獨立性,也沒有考慮過與丈夫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小家,這也就衍生出了與原生家庭之間强烈糾纏的問題。

丈夫作為兒子,很難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有話語權,此時妻子也就成了這個大家庭中的附庸。 如果妻子想要拿回自己小家的一些主動權,這就會讓婆婆感到自己的位置受到了威脅,婆媳衝突也就產生了。

現在的高房價變相地逼著孩子回到原生家庭中與父母同住,一方面他們很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在經濟上仰仗父母,不得不做出妥協。 久而久之,那些被壓抑的部分,就會通過抑鬱的管道呈現出來。 假如早期在原生家庭中有過被忽視、被貶低、被虐待的創傷經歷,這些創傷可能就會在新家庭的各種混亂與衝突中被啟動,尤其是在產後又再次體驗到被忽略,就很容易出現抑鬱。

同住一個屋簷下,無論是物理邊界還是心理邊界都很容易被打破,而這更需要智慧處理,因為往往是你最親的人傷害你最深,以愛你的名義不斷地侵入你的空間,讓你無法拒絕。 很多職場媽媽一方面需要老人來帶孩子,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父母對自己的控制,當無法容忍時,就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作為新生兒的父母無法安撫自己的情緒,就會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造成傷害。

邊界感是一個成熟獨立的人所需要具備的,當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可以想想這種不舒服是否是因為別人侵入了我的邊界? 我要如何學會拒絕? 如何去捍衛自己的邊界,同時又不讓自己受傷?

04

沒有具備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

婚姻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好親密的關係,那麼,維持起來就更加艱難。 不過,假如在婚姻中不斷學習成長,不斷地嘗試溝通,不斷地理解與共情,並且願意去尋求專業的婚姻諮詢的幫助,那麼在婚姻這所學校中,通過不斷地實踐,不僅能修復夫妻的關係,還可以獲得個人的領悟與修通。

我們走近另一個人,往往是因為在他身上有自己沒有的,又特別渴望擁有的特質,而這些"缺陷"的部分,會在親密關係中獲得養分,在情感的浸潤下,讓這部分"缺陷"的部分重新生長起來。

關係 生活 女士 丈夫 婚姻 婆家 對方 靚女 孩子 家庭 中國心理學會 張維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