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只是母親,​媽媽也想成為自己|金天博士
admin
2022-01-14 23:23:57
0

原標題:媽媽不只是母親,​媽媽也想成為自己|金天博士

<!---->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56010c17a455447e8f29c03d916f6de7.pn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金天博士中國心理學會督導師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字數:2962,閱讀時間:約五分鐘

很多媽媽會只選擇母親這個角色,從而過度以家人為中心,過度犧牲自己,過度退回到家務事當中。 她們盡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便利,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長需要和自己的獨特感受。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522b1c18b9ee4939b34c203a8ad7af62.pn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小組分享

長沙"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參加者中,有一比特年紀稍大的媽媽,她是怎麼來的呢? 說起來有點特別,因為受疫情影響,她的女兒不能參加團體,就鼓勵媽媽替她來。 這樣,這位媽媽在完全不知道團體為何物的情况下,加入了團體。

應該說,直到今天,團體諮詢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算是一個新鮮事物,參加者大部分都是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學愛好者。 有時,也會有一些教師,雖然他們不是心理諮詢師,但比較瞭解心理團體的特點,囙此對團體有需要。 而普通人,確實很少有參加團體的機會和經驗。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團體在美國非常流行,曾掀起過一場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探索的革命,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偉大發明之一。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2b1a6659d4be453db9bd33a9729e2c52.pn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金天老師(右)與韓國全胎玉老師在團體中

我在韓國參加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時,很多參加者也都是普通人,比如企業高管,或者是從來沒有接觸過心理學的家庭主婦等。

囙此,我知道,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團體裏獲得成長動力,這位媽媽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位媽媽看起來很隨和,但是話不多,在團體裏很少聽到她發言。 由於團體允許每個人想說就說,不想說就可以不說,囙此,這位媽媽在第一天裏幾乎沒說什麼話,即使到了最後輪流總結階段,她也選擇了不說。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59ef198014744c419d62caf0dfae7dc5.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人本團體接受任何表現,一切聽從自己心靈的呼喚

但是,第二天,在跟我一組進行完"種子的力量"活動之後,她好像輕輕推開了了自己多年未曾打開的心門,寫了滿滿兩頁的感受,發給了我。 征得她本人的同意,現在把主要內容分享在這裡。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我是第一次接觸和參加關於心理治療的團體課程。 我為什麼會來呢? 是因為我小孩有事兒不能參加,我是被她肯定、鼓勵和支持,然後烦乱了好幾天,才有勇氣來的。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第一天上課時,金老師講的理論,我聽懂了個大概,印象最深的是,原來心理治療能有這麼多種可以治癒的方法,還能通過各種互動以及肢體體驗產生很多感受。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上課時有一個活動,老師讓我們每人說幾句話,然後大家一起跟著重複一遍。 當輪到我說的時候,我比較拘謹的說了一句,"很高興能來到長沙上課",就沒有下文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下午交流創作過程的體驗時,我還不能習慣這種管道。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就不想說太多。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db3bc3d33a4c4719bba47005b4106ede.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夥伴的支持,構成團體的筋骨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第二天上午,老師安排兩人一組做繪畫對話,其實當時我的心是平靜的,只想著願意畫什麼就畫什麼,自由自在的,簡單平穩就好。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下午做種子互動活動,其他夥伴當種子時,我只想做個園丁,澆澆水,除除草,松鬆土。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同時,希望太陽照射到種子上,讓它早早地生根發芽。 可是,輪到我當種子時,在自己生根發芽長成一棵樹的一刻,真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一方面,小夥伴們用後背緊緊地靠著我,感覺他們那麼信任我,依賴我,好像對母親一樣,讓我不忍心離開他們,往外生長。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其實,我想找回一個自由、放鬆的自己,這個念頭在第一天下午做作品時就已經出現了,所以我做了一個氣球,插上了一朵花,讓自己可以帶著自由,開心地出去走走。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c29c12befff645288dded99acbc3ce41.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氣球渴望飛翔,渴望自由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所以,最後在長成大樹那一刻,我還是决定往外生長,把該安排的事安排好,騰出時間,給自己一次放飛的機會。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通過這兩天的課,讓我收穫了一個想要的自己,而且能做决定的自己。 雖然我不像其他老師有那麼多的專業表述,但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所以真心感謝金老師和其他老師,讓我學到了很多,而且還找回了一個想要的自己。

"

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也是一個獨立的個人; 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後,也有權保留作為個人的自己。 媽媽也有成長的需要,自由的需要,輕鬆自在的需要。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媽媽會只選擇母親這個角色要求自己的部分,從而過度以家人為中心,過度犧牲自己,過度退回到家務事當中。 她們盡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便利,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長需要和自己的獨特感受。

所以,起初,我也是不經意地就稱呼她為某某媽媽。 可我發現,她在發給我的感受文章下麵,有力地寫著她自己的名字"佳佳",我的心不由為之一動。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dcc8792662c34f94bed858a1d22924d8.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媽媽不只是某某媽媽,媽媽也有自己的名字

第三天,再看到她時,她已不再是第一天那個經常退後半步的某某媽媽,不再只是拘謹地觀察團體,她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融入了團體,已經可以非常活躍地與其他人分享和交流。

我也悄悄地改變了對她的稱謂,直呼她的大名:佳佳。

佳佳在團體裏分享了自己參加團體的緣由和參加團體的感受,讓很多人感動。 其中一位參加者說:您的女兒真是太贊了! 我也希望我媽媽能做她自己,希望媽媽能學會愛護自己,希望有機會跟媽媽分享成長的美妙體驗。

佳佳沒有想到,她的存在,讓團體裏的很多女兒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想到了對媽媽愛的渴望,想到了對媽媽的不滿和埋怨,想到了對媽媽的心疼,想到了沒能跟媽媽一起成長的遺憾,還有人才了解到滋養媽媽的重要性,而媽媽卻已經不在了, 為此她們流下了熱淚。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0114/95a61dcb50d345568f048d5972719f15.jpe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團體的力量

我知道,作為女兒,我需要媽媽無條件的奉獻,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支持,需要媽媽無條件的堅強,需要媽媽的大智大勇,需要媽媽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一樣細膩地瞭解我的需要。

同時,我也希望媽媽快樂,希望媽媽為我付出了那麼多犧牲之後依然能優雅幸福地活著,希望媽媽悄悄地滋養自己,希望媽媽不要被時代淘汰,希望媽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