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世界有很多面,擺在劉學州面前的那一面,是殘酷的。 span>
我不想輕易地忘記劉學州這個名字,不想讓這個悲劇默默消失。 總覺得這個少年帶走了一些東西。 我們似乎還需要反思點什麼。 span>
整件事情錯位了。 似乎沒有哪件事情是他的錯,但在那些網暴者的語言裏,他被惡意揣測、攻擊和指責。 span>
像一場人性實驗上演,結局讓人費解。 span>
他經歷過被遺棄,性猥褻,校園暴力,童年目睹了養母的去世,件件都可以造成嚴重心理創傷,而他卻依然有勇氣去尋親,積極尋求幫助,甚至把自己的創傷赤裸裸地暴露在網上,尋求著來自陌生人的支持。 span>
這個少年心裡有道美好的光。 他相信了世界美好的一面,卻把重大的創傷都暴露在了網絡噴子們的射程之內。 他遭遇了網絡暴力。 span>
在親生父母的冷漠和網絡噴子們的圍攻下,他倒下了。 在遺書中,少年希望遺棄他的父母,人販子,網暴者能得到應有的結果。 span>
前兩者或許可以交給法律; 對於後者,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 心理溺水者的語言殺人
語言可以殺人嗎? span>
答案是可以。 span>< strong>人活著靠兩樣東西支撐:關係和希望,這兩樣都抽象,要靠語言交流不斷驗證,才感覺得到。 strong>
語言暴力傳遞惡意,最容易將之破壞,尤其是出現事態胶著的時候。 span> span>
因為抽象的東西本就說不清,帶有惡意的道德評判最能扭曲事實。 一旦摧毀人對這兩樣東西的信念,會打破一個人對世界美好的構建,讓心靈被惡意淹沒。 span>
所以語言殺人,不亞於任何武器。 span>
語言用來殺人,最鋒利是三處:1、道德評判; 2、情緒化嘲諷; 3、誅心。 span> span>
"神經病"、"買房子"是道貌岸然的道德評判,意在貶低對方抬高自己。 簡單粗暴地把對方和有關的人妖魔化。 span>
"嘴臉"、"難看"是情緒化嘲諷。 網絡噴子說話特點是,都帶著莫名巨大的情緒尋求宣洩,讓你的情緒被他帶動得難以平靜,持續惡化,把人推入絕望。 span>
"討債"、"網暴父母"是誅心,是惡意投射,這些人以自己惡毒陰暗的內心想法,度他人之腹,認定別人也都是惡意的。 span>
污蔑的特點,就是無須事實,認定你就是這樣想的,污蔑最難以澄清。 span>
電影《讓子彈飛》裏有個單純的小六爺,被黃四郎設計陷害,污蔑他吃了兩碗粉,只給一碗錢。 為了維護乾爹的威嚴和自己的清白,小六爺竟當眾剖開肚子證明只吃了一碗粉,從而枉送了性命。 span>
污蔑的成本微乎其微,而被污蔑的人澄清事實的成本卻大得難以想像。 span> span>
網暴者從來不講事實,自己想像中毫無根據的惡意揣測就當事實來罵你。 而你若每個都辯駁,一定會陷入强烈的無力感。 span>
跟他們進行解釋,澄清,無異於跟流氓講道理。 六爺的下場說明了,這些人沒誰真在乎真相。 span>
實際上,很多網暴者就成長於語言暴力的環境。 他們認同了語言暴力和惡意的滋生,會認為惡意才是世間常態。 span> 而且他們缺乏責任心,說話不走心,也從不會為所說的話負責。 span>
惡意有毒,在於破壞了對關係和希望的信念,人便無法存活。 span> 一個充滿惡意的人自己中了毒,沒有能够建立起健康的自戀,排毒的辦法是把內在的迫害者投射向外界。 span> span>
他們像一群心理溺水者,會抓住一切眼前的弱勢者踩在脚下,肆意貶低踐踏污蔑,以這樣短暫搶奪的優越感換來自己片刻的一口呼吸——我是好的,他才是壞的。 span>
他們心理陰暗,散發惡意而不自知,還會認為別人也都如他們一樣充滿惡意。 一開口就是濃濃的杠精味,一有機會就使用語言暴力。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公開的網絡不是處理創傷的安全之地
為什麼不少網友都對劉學州表示了支持,可還是抵不住那些網絡噴子的惡意攻擊呢? span>
因為創傷的處理,需要安全和私密的空間。 span> span>
通常,心理工作者做心理干預時要特別小心,要傾聽,理解,包容,穩定情緒; 避免追問為什麼,避免道德評判,避免堵住情緒出口。 span>
因為缺乏支持,劉學州將自己暴露在福斯眼前,這種求助十分危險。 因為他把只適合跟心理諮詢師說的隱私,展露在了福斯面前,成了任人評判的焦點。 span>
資深的救水員會教你不要貿然遊近溺水者,因為你會被掙扎的溺水者按下水面,這是人在溺水時的一種自然反應。 span> span>
而公開和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創傷的血腥味特別容易引來這群心理溺水者,他們尋找存在感的管道,就是在別人的傷口撒鹽。 span>
劉學州本就疲憊得像個垂危的病人,卻被暴露在公開的網絡上。 同情和支持者不知該如何使力,更封锁不了網絡暴力者過來踩一脚,罵他裝病,甚至人身攻擊。 span>
支持者的聲音,趕不上破壞者的撕裂。 span>< strong>縫合傷口的一百份努力比不過撕開傷口的一句話。 strong> 而劉學州所暴露的都是人生重大的創傷。 span>
網絡的暴力,無疑給了絕境下的劉學州無情的二次傷害,甚至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 若你遭遇網暴,該如何自救? span>
上一篇:先生,抱歉,你不是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