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千里
(微信ID:zixunzhuli-666)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 01
< strong>對於親子關係中父母的作用,我非常認同溫尼科特的一個詞彙----"房客"。 span>
溫尼科特說:
"一對父母並不是像藝術家創造一幅油畫或者陶藝家制出一件陶器那樣製造了一個嬰兒,父母們只是啟動了一個發展過程,讓這個嬰兒出現了,讓這個人出現了。"
< strong>啟動的結果就是:"首先是在母親的身體裡面住上了一個房客,之後這位客人會住到家庭裡面一段時間"。 span>
這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在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觀念中,無論如何都不能相信孩子只是一比特"客人",而更像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span>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人的孩子是工具,是用來給父母臉上增光的工具,是用來光宗耀祖的工具。"
< strong>當然,這話說的有點極端。 span>但據我所知,如今依然不少父母無意識地使用孩子,這種使用被披上了美麗的外衣,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 span>
在我看來,把孩子當作"客人"才是健康的界限,即便聽起來有點悵然若失的小傷感。 span> span>
事實的確如此,這個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他是超級貴賓,註定要生活在你們家,不是任何其它家庭。 strong>此生而言,註定和你們有著最深的淵源。 span>
< span>不論結局如何,都應珍惜這段在一起的旅程。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 02
< strong> 要認識孩子作為房客,是有著他自己的生命旅程的。 span> span>
< span>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之一,就是要完成屬於他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事要做,最大的不尊重就是人為干擾這種使命感。 span>
就像你去住飯店,工作人員不會隨便問你要去幹嘛、接下來打算是什麼、計畫如何出行,因為他們懂得那是干擾,而不是真的關心。 span>
< span>那麼,如何才稱得上是真的關心"客人"呢? span>
< strong> 第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 span> span>
換句話說,父母此生只為孩子提供一件事就足够了——自己人格的成熟和健康。 strong>
記者曾在探訪"才女"武亦姝家庭時,也發現了這樣的事實:爸爸每天下午四點半就把手機關掉,繼而專心陪伴女兒,或者讀書、做自己的事情。 span>
< strong>對孩子而言,身教永遠大於言傳。 span>
給孩子講一百個道理,但你本身是人格不成熟的,會做一些和對孩子要求相違背的事情,那麼,所謂的榜樣就是反向的。 span>
孩子遇到的任何問題、任何焦慮,永遠都不是你替他做什麼、你給他什麼建議、你給他講什麼道理。 span>
< strong>而是你穩定地存在、情緒成熟地承載,你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管道,而不是你比他還要慌。 span>
孩子成績不好你先沮喪了,孩子哭鬧你先崩潰了,然後各種安慰和指責,其實只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而已。 span>
很難想像對待工作投機取巧的父母,能够讓孩子成為對學習有擔當、敢於擔責任的人。 span>
若你是飯店老闆,首先需要提高自己和員工的貭素,不是把在家裡情緒發洩在客人身上。 span>
< strong>第二,營造一個抱持的環境。 span>
對於旅舘而言,這個抱持的環境就是乾淨衛生、飯菜可口、燈光柔和、床鋪舒適、窗明几淨、熱水充足、交通便利等等。 span>
< span>抱持的環境有一個重要特點:讓客人舒適地做自己。 span>
試想你住在一個飯店,動不動被隔壁吵架驚醒、需要洗澡時沒熱水,需要吃飯沒人伺候、想要休息常被服務員打擾……
在這樣的環境下是無法心安的,你的情緒隨時會被擾動。 接下來你就要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 span>
開始你會抗議、投訴,沒有改變你會憤怒和委屈,時間久了就會失眠、生病,如果還是不能改變,便開始悲傷、絕望。 span>
你會一再降低標準,隨時準備應對惡劣的環境,不但無法專心工作和休息,還要發展出一種特殊功能應對外部環境。 span>
< strong>如此以來覈心自我消失了,虛假功能性的自我出現了。 span>
< strong>當然也就談不上做自己,更沒辦法繼續下一段旅程。 span>
多家庭中,這樣的"惡劣環境"十分普遍。 環境失敗,導致孩子不得不站出來替家庭發出聲音。 strong>
比如父母感情不和、工作不順、人際交往一團糟、沒能力保障基本需要、不能處理自身情緒等等,都屬於惡劣的環境。 span>
更讓人不解的是,在惡劣環境中還要孩子光宗耀祖、考試進前十、考取重點大學……
< span>毫不客氣地說,這是反人性的。 span>
< strong>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只是服務者,客人才是被服務者。 span>
好的旅舘一定優先滿足客人的需要,而不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畢竟歸屬於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 span>
高級別做法是為客人量身定制需要,不是看到別人怎樣的需要,也認為你家客人也需要。 span>
並不是培養出穀愛淩、劉愛淩、王愛淩,因為她不是你家的客人,是屬於穀家的客人。 strong>
< strong>你家的客人你瞭解嗎? strong>理解過她嗎? strong>知道為什麼快樂又為何傷心嗎? strong>
若不去試圖理解自己的客人,只是看到了別家客人光鮮亮麗又有錢,則毫無意義。 span>
< span>服務業行規只有一條:客人有需要時滿足他,在不瞭解需要時別打擾他。 span>
這點要求其實是蠻高的。 因為要把孩子真正當做一個人、一個貴賓來看,而不是某種附屬品。 span>
< span>最關鍵的要自知,懂得區分你和孩子的需要,比如當下羡慕穀愛淩們大多是家長的需要,沒幾個孩子真的認同。 span>
< strong> 03
< strong> 那麼,什麼標準才說明把孩子當做了貴客? span> 你的人格、提供的環境、給的服務是合格的、恰當的呢? span>
< span>答案也只有一個:孩子離開時,只對舒適的體驗銘記於心,對父母的各種"好"幾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