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與錢的悲傷故事
admin
2022-03-03 18:49:01
0

原標題:男人與錢的悲傷故事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這是一個尋常的故事。

一個男性在戀愛時,跟女友談起上一段戀情為什麼會分手,他會說前女友是因為自己當時窮沒有錢,所以沒有繼續跟他在一起。

當時他的女友非常同情他,也理所應當地覺得前女友太勢利,後來隨著關係的深入,新的女友漸漸感覺到被冷落,被忽視,於是跟他爭吵,並跟他提出分手。

這時候,這個男人又在說,說到底你還是因為我窮,瞧不起我,才不跟我在一起。

此時女友幡然醒悟:其實可能前女友不僅僅是因為錢而離開他,這個歸因顯然是男人對自己情感受挫後一廂情願的解讀。

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對於關係的認知的管道。

很多男性他在遇到情感的挫折的時候,會傾向於用錢去解釋這一切,這絕不是個例。

這背後包括了另外一個相關的男性對錢和情感關係的幻想:只要我有錢,什麼樣的女人不能擁有?

錢,好像變成了可以在情感中橫行無忌的霸主。

常常也聽說另外一種"尋常的故事"。

有一個男性,位高權重,或者財大氣粗,他就希望與認識的一個年輕的女孩子發生點什麼關係,於是他就用了砸錢的管道,但是沒想到被這個女孩子嚴詞拒絕了。

這個男人在砸錢之前可能想不到:原來還真有錢買不到的情感。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他需要的只是性,但細想想並不是,如果只是需要性的話,他大可以有其他管道,而不是去和一個他還挺欣賞的女孩子發生一些"親密"的關係。

他去獲取這個"親密"關係的管道,並不是去精心去建立關係本身,而是簡單粗暴地砸錢:

這樣好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失敗,即使她原本不願意,也許看在我財力的面子上,她都會願意和我發展一點什麼關係。

其實質,還是在用錢去回避情感的挫折。

為什麼很多男性會在情感遇到挫折的時候,會歸因於錢,而不是說是去真正尋找關係當中情感互動的問題,或者是其他更複雜的因素?

首先,在社會文化大背景上,對男性的情感教育是空白的,在這個空白地帶,有一些看上去"習以為常"的對情感偏頗的認識:比如說你有錢就有一切,你有錢了也你就不會缺美女環繞,你有錢了可以找更年輕漂亮的老婆之類的。

這樣的觀念看上去是在教男性"物化"女性,但實際上,物化女性的同時何嘗又不是物化男性自己?

當然不是全盤否定親密關係或者婚姻關係中經濟的因素,而是把一段情感關係的建立和結束都全部歸結為"錢"的原因,就是把情感中兩個"人"都變成"物"。

而這整個一套操作,實際上是男性對自己在情感中,關係中無力感的防禦。

這個防禦有三大作用。

第一個作用:用優勢能力掩蓋弱勢能力。

這些男性的優勢能力是賺錢和工作,而弱勢能力是建立和經營親密關係。

這類男性的迷思就是只要我够有錢,我就可以經營好親密關係,你有什麼不滿意,我砸錢就好了。

他們沒有把社會工作能力和親密關係經營能力做一個區分,他們會覺得這就是一回事,我只要有超强的賺錢能力,我就可以搞定一切。

只要模糊了這兩者的關係,他們就不必看清楚自己在另一方面能力確實有所欠缺的事實,他們會有更强的掌控感,儘管這樣的掌控感其實是透著"虛"的。

第二個作用:隔離親密感。

我們可能都有一種感覺,錢有時候可以把兩個人關係拉得很遠。

比如說兩夫妻衝突陞級到頂峰必須要分崩離析的時候,並不是大家吵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而是大家冷靜坐下來談財產分配的時候。

雙方在為每一項家產據理力爭的時候,其實互相都在訴說著自己在這個婚姻中的付出,渴望和失落。

只是談錢的話,可以掩蓋這一切情感的内容,因為,它看上去只是冷冰冰的利益。

面對情感的挫敗,面對對方提出的離開,解釋為錢,而不是解釋為比如說可能我沒有很好地理解,關心,支持到她,或者說我們之間情感互動出現了問題,不會讓人明顯體會到親密感的喪失。

先用錢,把我們關係拉遠,分離,也就更加容易了。

第三個防禦的作用:用道德制高點掩蓋脆弱。

實際上一個男性在指責一個女人是為了錢背叛自己的時候,他是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的,這可以藏起他的脆弱。

對男性來說,承認自己窮,沒有賺錢能力,是一件很傷自尊的事情,但神奇的是,對有一些男性來說,只要將"不好"的矛頭指向了別人,自己的脆弱感就能極速下降,甚至被忽略。

他不僅是在用這個來"欺騙"外界,甚至是在自欺欺人:

當我什麼都不如別人的時候,至少我在道德上還很優越,我可以指責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勢利的人,那在說明我是值得同情的同時也似乎說明了我在道德上與他們完全不同。

這個防禦其實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但同時它的僵化和簡單化又限制了男性真正在情感能力上的成長。

我們來看一個挺典型的男性情感受挫和金錢的關係。

上世紀90年代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裏的男主王起明,就是這樣一個使用著"金錢"防禦功能對待情感的人物。

這個防禦功能在特定時期有激發他鬥志的作用。

比如說他和妻子郭燕懷揣著美國夢來到紐約後,由於巨大的生活落差,兩個人彼此衝突加深,此時妻子正好被自己外籍老闆的追求,所以懷着失望離開了王起明。

當然電視展現的原因還是比較豐富,比如說也展現了兩個人一些情感溝通上的落差和不暢,並不是一個簡單歸因,但情節設計讓她接受有錢的外國老闆的追求,則多少還是有一些"她是因為錢離開我"的味道。

接下來男主就開始奮發圖強,跟當地華人女老闆,合辦紡織廠去創業去了,這一段展現得相當勵志。

這一段,我們能看到用"金錢"來解釋情感挫折,它展現了一個强大的防禦功能,也挺有積極意義,比如說它可以促成事業的成功。

但是實際它對男主在情感的深入和經營親密關係能力提升方面沒有任何作用,所以沒有治本。

當後來男主事業失敗之後,精神空虛的時候,他會去找很多金髮美女陪酒甚至發生性關係,恰恰說明他內在情感的空虛。

在他內心裡面,他沒有一個非常穩定堅固的情感的依靠,對自己沒有真正的確信,他在一次一次地用金錢、用所謂社會成功來回避自己內心的一種缺乏和脆弱。

最後,他眾叛親離,女兒也各種叛逆不理他。 但有意思的一個情節設計是,最後前妻又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