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可以選擇拒絕別人|人際交往的《界限》
admin
2022-03-06 23:22:36
0

原標題:你永遠可以選擇拒絕別人|人際交往的《界限》

<!---->

作者|心是孤獨的獵手

開始閱讀這篇文章前想先請大家做個投票:

如果以上這些選項大多數都符合,你可能需要在人際關係中為自己設定更多的界限

界限是負擔過重時的自我保護,是向他人表達合理預期的管道,是幫助你在人際交往中體驗到安全與舒適的關鍵。

《界限》一書的作者塔瓦布有14年心理治療師的從業經驗,她發現,大多數前來接受心理治療的人都沒有意識到界限問題的存在。 界限問題在他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缺乏自我關愛、討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戀、把過度親密當作社交手段、容易被情感操控和道德綁架、時間管理困難、情緒易受社交媒體影響等。

在生活中,有些人取悅他人卻無暇照顧自己,深陷怨恨、憤怒和挫敗感帶來的痛苦,卻不知正是界限不清所致。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306/d71c41400c0a48779330621c35541ef8.jpeg "/>

生活中常見的界限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物理界限

"物理界限"是指一個人的個人空間和他能够接受的身體接觸程度。 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都有一定的瞭解,知道怎樣的環境能讓自己感覺舒適,對物理空間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由於物理界限會隨著我們身處的環境、關係的親疏與舒適感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更應該及時向對方說明自己對個人空間的要求和對身體接觸的限制。 比如,你可以明確告知對方什麼樣的身體接觸會令自己感覺不舒服。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情感界限

我們之所以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當然是希望獲得對方的支持和認可。 然而,這個合理合情的要求對有些人來說來之不易。 這些人的情緒不被重視,感受也常常被忽略,甚至此後很難再對別人吐露心聲。

出現這種狀況其實是傾訴者和傾聽者兩方的責任。

首先,一個擁有健康情感界限的人在表達自身感受和分享個人資訊時是講究分寸的,不會毫無保留地一吐為快。 也就是說,懂得分寸的傾訴者只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分享,並且會謹慎地選擇分享對象。

並且,傾聽者有時也會越界,對對方表達的問題和感受草率地定義,甚至橫加干涉,殊不知有時對方只是需要一個聽眾和一份支持。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時間界限

時間界限涉及的不僅是一個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還包括允許別人如何佔用自己的時間,如何處理別人的請求,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閒時間等問題。

犧牲自己的時間為別人做事是違反時間界限的最突出表現。< strong>一個人如果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表明他缺少健康的時間界限。

改變這一點可以從最簡單的一步開始——在答應別人的請求之前,你可以先確認自己的日程是否太滿。

越界的行為和表現

越界有大小之分。 越小界的情况通常發生在兩個不熟悉的人之間或者僅僅是生活中的偶發事件。 舉個越小界的例子:在聚會上,陌生人主動跟你聊天,他一直在談論自己的事情,你甚至覺得對他的瞭解簡直足够寫一本書。

越大界則是人際關係中的大忌,它相當於一段關係裏的疾病,長期影響著這段關係的健康。 如果這類問題頻頻發生,這段關係必然會發生質的改變。

舉個戀愛關係裏越大界的例子:戀愛初期,你們恨不得24小時在一起。 漸漸地,對方的愛好也成了你的愛好,過去的朋友和生活都被如今的你儂我儂取代。

一段過度親密的關係裏沒有"個體"這個概念,這種關係無論在情感上還是身體上都極度缺乏個人空間,當然更不可能允許界限的存在。

但其實,無論是多麼親密的關係,都需要留一定的個人空間,留給對方和自己得以在這段關係中放鬆的機會。 當"我"完全變成"我們"時,只會讓彼此無法"呼吸"。

無論是以愛的名義,還是本著"對你好"的意願,都不能作為越界的理由。 對於一個人設定的界限,即便不理解、不贊同,也請尊重它。

堅定且自信地設定界限

最健康的交往模式莫過於堅定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界限。 堅定自信就是既大膽公開自己的想法又不傷及對方的感受。 它不是毫無道理的苛求,而是要求對方聽懂並接受你的想法

要成功表達自己的界限,首先態度上要堅定自信,然後輕鬆地分三步走。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第一步:明確告知

盡可能直截了當地告知對方你的需求。 措辭儘量簡單直白,以防對方錯失重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第二步:直言不諱

不能只是委婉地說明自己不喜歡什麼,務必要說明自己需要什麼或想要什麼。 一定要明確提出自己的期望,或者堅決拒絕對方的條件。

譬如當朋友邀請你去參加聚會,但你疲於社交並不想去時,與其用"身體不舒服"這樣的理由搪塞,不如坦率地表達自己"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第三步:消除內心的不安

處理設限之後所產生的不良情緒一直是解决界限問題最困難的一個環節,也是大家最想繞開的一個問題。 其實,無論事後感到內疚、擔心、悲哀、懊悔還是尷尬,這些情緒都屬於正常反應

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有利於對方更理解自己,使這段關係能够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利己利人。

結語

設定健康有益的界限會讓你感到安全和平靜,覺得自己被愛、被尊重。 界限不僅可以定義他人在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可以定義你在他人生活中的位置。

界限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跨越界限,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不干涉別人,才是真正的修養和成熟。

"

學堂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讀性:★★★★

科學嚴謹性:★★★★

《界限》為讀者提供了一套簡明扼要的方法,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存在界限問題,探討對界限的需求程度,教讀者一步步地設定和執行自己的界限,同時又不會感到內疚,分清與他人的關係,有勇氣展開健康的人際交往。 書中還有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案例,以及具體的應對建議,讓讀者能够練習適合自己的表達。

< strong>贈書活動

生活中常見的哪種界限是你最重視的?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吧,截至2022年3月9日(週三)中午12:00,大學堂編輯部會在留言點贊數最高的前8條評論中,選出最棒的3條評論, 每位評論者可以獲贈由光塵出版提供的《界限:通往個人自由的實踐指南》一書。

作者|心是孤獨的獵手

編輯| N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後臺,征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 strong> 點擊以下關鍵字查看更多內容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誇誇群|熬夜|手機| AA制|杠精|學婊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欲擒故縱| NTR| 男子漢|擇偶|分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心理繪畫|心理人| MBTI | 心理諮詢

家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