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絕望與希望|《隱穀路》
admin
2022-03-22 12:38:41
0

原標題:一個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絕望與希望|《隱穀路》

<!---->

作者|七濾

一個有12個孩子的家庭是怎樣的?

美國作家羅伯特·科爾克(Robert Kolker)的書《隱穀路》便為我們介紹了這樣的一個大家庭。

在外人看來,住在隱穀路的加爾文一家是一個完美的中產家庭,丈夫多恩熱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滿滿的空軍學院軍官,妻子咪咪則是來自一個上層家庭的大家閨秀,他們還有12個可愛的孩子,10個兒子,2個女兒。

加爾文一家

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直到有一天,大兒子唐納德站在廚房水槽前,砸碎了10個盤子,是的,他犯病了——精神分裂症。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二兒子吉姆、四兒子布萊恩、九兒子馬特、十兒子彼得、七兒子喬接連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父親多恩也臥病在床,隱藏在這個大家庭下的問題就這樣一寸一寸地暴露了出來,將母親咪咪努力維持的體面撕毀殆盡,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癲狂、屈辱、暴力始終籠罩著這個家庭, 原本美滿的家庭成了人人躲避的"瘋人院"。

但其實,這個大家庭從一開始就並不美好,只是一件佈滿了蝨子的華麗袍子。 母親咪咪從未想過自己賴以信賴的牧師早就將她的孩子當做供其挑選的玩具,除此之外,兄弟間拳腳相向,哥哥欺淩妹妹,每個孩子都在沾染毒品,這些咪咪知道,但她不願去管,她要盡力維持這個家庭的體面,但隨著兒子們一個一個生病,這最後一點體面也沒有了, 留給這個家庭的只有無盡的絕望

然而,這樣一個家庭卻也為精神分裂症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基因寶庫。 《隱穀路》一書的作者除詳細描述了加爾文一家的苦難外,還以加爾文一家的故事為脈絡,梳理了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探索,有關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的觀點和爭論、這種疾病治療方法的演變、社會對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見和歧視。 可以說這個特殊的家庭為探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帶來了一絲希望

所以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以情感障礙和思維混亂為主要特徵的精神疾病,不等於人格分裂,而是在自身和意識之間築起一面高牆,兩者開始只存在些許隔閡,之後則完全斷離,病人不再能出入一般人理解的現實世界, 因為沒有人會理解隕石向自己砸來是什麼感覺,有人正拿著一把刀走向自己是什麼感覺,靈魂和肉體好像分離了,神經仿佛被操縱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我的靈魂和肉體相差著91cm"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選自高分短片《精神分裂症》

然而,世界上有1%的人可能終生都處在這樣一個錯雜離奇的"幻境"中,並且離我們並不遙遠——截至2020年,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約為680萬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症臨床症狀複雜多樣,可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及認知功能等方面,個體之間症狀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階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症狀。

感知覺障礙精神分裂症可出現多種感知覺障礙,最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為常見< /span>。 書中的大兒子唐納德在患上精神分裂症後進行羅夏測試1,可以從十分簡單的墨蹟中看到非常豐富的畫面,比如他看到自己跑到懸崖上,一隻鷹朝他俯衝下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1羅夏測試是一種投射測驗,醫生給受試者一系列有墨蹟的卡片,受試者會被要求回答看到了什麼,其回答反映了其本人的人格特徵或當前心理狀態。

思維障礙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覈心症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思維內容障礙。 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 strong>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 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 據估計,高達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 而唐納德便常常覺得有人想關鍵他,以及認為他還和他的初戀在一起。

情感障礙情感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見的情感症狀,此外,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鬱及焦慮等情感症狀也較常見。 二兒子吉姆便表現出情感障礙,犯病時十分易怒,而四兒子布萊恩更是直接開槍結束了自己和女朋友的生命。

意志和行為障礙多數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現為活動减少、離群獨處,行為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認知功能障礙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約85%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如資訊處理和注意、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學習、執行功能等認知缺陷。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精神分裂症的臨床分型:

偏執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以幻覺、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

青春型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以顯著的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為主要表現。

緊張型以緊張綜合征為主要表現,患者可以表現為緊張性木僵、蠟樣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衝動行為。

單純型該型主要在青春期發病,主要表現為陰性症狀,如孤僻退縮、情感平淡或淡漠等。

未分化型該型具有上述某種類型的部分特點,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點,但是難以歸入上述任何一型。

殘留型該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之後的階段,主要表現為性格的改變或社會功能的衰退。

關於精神分裂症之謎的探索

關於精神分裂症最大的謎題其實就是其產生的原因,先天or後天? 關於此,科學家們做出了不懈努力,從定義精神分裂症到發現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這期間經歷了十分曲折的過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精神分裂症的命名

1894年,德國人丹尼爾`·保羅·施瑞伯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錯亂",接下來的9年都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並寫下了《我的精神病回憶錄》一書,該書於1903年出版,並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成為有關精神病症討論的重要參考資料。 加爾文家的6個孩子生病時,現代精神病學對他們的診斷和治療都受到了施瑞伯病例相關理論的影響。

十幾年後,瑞士精神病學家厄根·布洛伊勒創造了"精神分裂症"一詞來描述"早發性癡呆"的大部分相同症狀,並且懷疑這種疾病具有生理方面的致病因素。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佛洛德與榮格的分歧决裂

1911年,佛洛德認為自己"破解"了精神分裂症的謎團,他認為這種疾病完全是"心因性"的,或者是潛意識的產物, 並認為這很可能與患者的在童年成長期的經歷和受到的傷害(往往是性方面的經歷)有關; 學生榮格十分不同意這種說法,在他看來,精神分裂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器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