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運動產生多巴胺”,但為什麼我跑步這麼痛苦?| 《大腦通信員》
admin
2022-03-27 23:34:06
0

原標題:都說"運動產生多巴胺",但為什麼我跑步這麼痛苦?| 《大腦通信員》

<!---->

作者|木棉959

我有一個朋友(不是我自己),常年不喜歡運動。

但最近,她因為體檢體脂率高,被醫生建議一定要多運動:"運動多好,不光能减脂,還能產生多巴胺,能讓你快樂!"

為了快樂减脂,她"自願"去跑步了,不過才跑了一圈,就氣喘吁吁齜牙咧嘴:"我一點也不快樂,我好痛苦!科學家都是騙子!醫生都是騙子!我的體脂率肯定也是假的!……"

我:"啊,你要這麼說,可能是誤會多巴胺和科學家了,不想動就不動嘛,不用找理由……"

她:

"運動產生多巴胺"不是謊言,但這個多巴胺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當代年輕人應該對"多巴胺"這個詞很熟悉了,還拿它做了很多表情包,因為但凡講神經遞質的科普文,幾乎都會提到這個網紅,這也讓"產生多巴胺=變快樂"< span>這個誤解,深入人心。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其實這樣喝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多巴胺是大分子,沒法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運動產生多巴胺,能讓人快樂",這句話實際上包含了兩個誤解。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1."多巴胺產生快樂"? 誤會了

大家總說,多巴胺產生快樂,因為多巴胺總是追隨獎勵而來:吃到合口味的火鍋,彩票中了獎,打遊戲打贏了……這時候,你會繼續想要,研究者也會說你產生了更多多巴胺。

但,多巴胺並不是為了快樂而來的,它只是獎勵預測誤差,進而强化你做出某種行為選擇。比如,你可能根本沒想到自己會中彩票(即預測中獲得獎金的可能性為0),所以獎金的出現是一個意外之喜(即預測誤差)。 當你知道中獎的那一刻,這種"獎勵預測誤差"就會讓多巴胺强烈釋放

多巴胺越多,發起某種行動所需的動力就越低,也就是說,中彩票時汹湧的多巴胺,降低了你再次去買彩票的"門檻",讓你更想要去買彩票。

而且,萬一你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認為自己買彩票就會中獎的話,下次你只要買張彩票(不用等到開獎),就會產生多巴胺了,因為"預測"到自己會中獎。

好吧現實中應該不會有這樣想的人……為了更能區分"快樂"和"想要",可以再用一個極端但貼切的例子:

毒品也可以新增大腦釋放多巴胺,癮君子想要毒品,但隨著越吸越多,癮君子反而會越來越少感到快樂,因為吸毒帶來的快感早已沒了驚喜。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2."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帶來獎勵感"? 還是誤會

上面這部分,我們給常見的多巴胺"正了名",知道了它實際上只是獎勵預測誤差而非快樂。

但很少有人寫到,多巴胺和多巴胺還不一樣,有的多巴胺,連獎勵都不管。

在大腦中,多巴胺的主要產地有兩個。

我們前面說的跟獎勵有關的多巴胺,產自腹側被蓋區,跑得遠,有的能去到伏隔核,這些跟感覺到的獎勵的强度最相關; 還有去往前額皮層等地,跟選擇行動、强化學習有關。 總之,這一夥多巴胺,合作起來就能起到我們前一部分講的作用。

而另一夥多巴胺,雖然和它們結構完全一樣,但因為出自黑質,只能走一條胺生道路,就是去紋狀體,打的工也和腹側被蓋區出身的夥伴們不同。 這夥多巴胺,主要負責調節和控制自主運動,比如讓你的手指繼續下滑荧幕來閱讀。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多巴胺在人類大腦中的分佈圖。 黑框裏的標記為產地,箭柄為通路方向,箭頭則為常居地。 多巴胺在大腦裏有兩個主要的產地,它們相對應的通路已用不同的綠色標識出來了。 (圖片來源:趙思家)

看到這裡,熟悉的東西終於出現了——多巴胺管運動!

如果這裡的多巴胺出了問題,人就可能出現一些無法自控的運動,比如帕金森患者就是缺少了這種多巴胺,才會身體僵硬、動作遲緩、手抖等等。

而研究所說的,"運動產生多巴胺",也是指的這種多巴胺,簡單來說就是它跟獎勵感沒什麼關係

所以運動沒用嗎? 不,它也可以讓你"爽"

在"運動產生多巴胺,能讓人快樂"一說大行其道時,有很多健身人贊同,說自己即便累,但又會很爽。 這又是為什麼呢,不是說這種多巴胺不會讓人快樂嗎?

那是因為,大腦中還有其它神經遞質呀!

當人開始高强度運動時,肌肉可能會酸痛,大腦就會把當前場景看成是一種壓力(朋友:啊對對對),並開始生成內啡肽——一種可以止疼的神經遞質

所以開始健身時,你可能會覺得肌肉酸痛,但再多練練後,這種酸痛感反而沒那麼明顯了。

內啡肽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和爽感、愉悅感有關。 吃糖、吃辣、聽歡快的音樂等時候,我們的愉悅感都離不開內啡肽。

最後,我跟朋友總結:"意思就是,運動是可以產生多巴胺,但這個多巴胺不是你以為的‘開心’多巴胺,另外就算是你以為的‘開心’多巴胺,它實際上也不管‘開心’。不過運動還是可能會讓人爽的……"

朋友:"好了停吧我懂了,對我來說,還是不動最爽!"

《大腦通信員:認識你的神經遞質》

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都會上生理心理學、會學神經遞質,但我猜在大部分高校,多巴胺的作用頂多占一頁PPT。 我就是這樣學過來的。

所以在讀這本書前,如果我的朋友問我標題中的問題,我頂多能反駁說"多巴胺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獎賞感",但運動產生的多巴胺與獎賞感的關係,我確實沒有深入瞭解過。 而《大腦通信員》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

書的第一章結合"愛情"聊了一下神經遞質概況,第二張介紹了一些基礎知識,三到九章分別講解了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谷氨酸、GABA、內啡肽,最後第十章以睡眠為例,呈現了七種神經遞質的合作。

乍一聽好像有點枯燥,但要看是誰寫的。 我多年前就在知乎關注了本書作者趙思家,她對於研究和科普的態度都非常認真,輸出的內容非常高質,還會儘量舉讓非心理學生也能讀懂的例子。

我非常開心能推薦她的書——當然,如果你持懷疑態度,大可以根據她在書中的註腳,去讀原始研究文獻。

我同時又非常忐忑,因為我知道我的推薦,肯定沒法寫得比她的書更好。

至於到底有多好,請大家去看書吧!

"

專欄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讀性:★★★★★

科學嚴謹性:★★★★★

< strong>贈書活動

你運動的時候是快樂多還是痛苦多?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吧,截至2022年3月30日(週三)中午12:00,大學堂編輯部會在留言點贊數最高的前8條評論中,選出最棒的3條評論,每位評論者可以獲贈由博集天卷提供的《大腦通信員:認識你的神經遞質》一書。

作者|木棉959

編輯| N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