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如何入門學習心理學這門學科? 七種心理學流派先瞭解瞭解
admin
2022-04-06 14:53:17
0

原標題:如何入門學習心理學這門學科? 七種心理學流派先瞭解瞭解

<!---->

很多人都說心理學到底怎麼學,心理學應該怎麼學? 心理學的學習應該從哪裡入手? 這涉及到一個底層邏輯的問題,也涉及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有一些人是從讀心理學小說開始的,有些人是從學習心理學專業開始的,有些人是有了多年的人生經歷後開始的。

其實每一種開始都是正常的,這沒有什麼標準,只要是能够學到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並且能够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那麼就是有用的。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流派入手,來看看心理學有哪些流派? 有哪些心理學家? 通過瞭解他們,從而對心理學有一個基本的框架。

第一種流派:結構主義。 代表人物是馮特、鐵欽那。 他們主要的觀點是心理學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心理學的目的是揭示意識經驗的結構,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經驗。 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是一種意識,這種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能够感覺到,感受到。

第二種流派:功能主義。 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 他們主要的觀點是關於意識與心理生活的科學,心理學的目的是揭示心理意識的功能,除了實驗內省外,還提倡應用多種方法研究意識。 意識是流動的、文化的,不是所有元素組織在一起的結果。 此時此刻的意識和那時那刻的意識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心態也是不一樣的,那麼產生的意識思維也是不一樣的。

第三種流派:完形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柯勒。 他們主要的觀點是心理學既研究意識,也研究行為。 用元素主義的思想分析行為。 不反對主觀內省,也不反對客觀觀察,強調心理學是作為一種組織、一個整體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意識,但是這種意識會讓自己做出相對應的行為出現。 比如說喜歡一個靚女,願意表達和不願意表達會產生兩種結果,願意表達和不願意表達就是一種行為。

第四種流派: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佛洛德。 他的主要觀點是視人的潛意識為研究對象,精神分析的目的是瞭解人的觀念和行為背後的潛意識根源,運用的一些方法如自由聯想、防禦機制等。 佛洛德認為,我們身上多數真實的東西都不是意識,而我們意識中的大多數東西都不是真實的。 人有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每一種意識的出現對於自己來說都是合理的。

在精神分析中還提到了心理動力觀: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種自私的部分,是滿足個人的欲望; 自我是以考慮情境現實性的管道滿足自我的衝動; 超我代表的是社會的,特別是父母的價值與標準。 其中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遵循道德原則。

第五種流派:行為主義。 代表人物是華生、斯金納。 他們的主要觀點研究對象是行為,也只是行為。 心理學的目的就是揭示"刺激——反應"之間的關係。 他們反對主觀內省的方法,提倡客觀的觀察和實驗等。 華生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給我一打健康的人類嬰兒,讓我在由我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無論他們的天資、能力、父母的職業和種族如何,我可以任意的把他們培養成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者盜賊。

第六種流派:人本主義。 代表人物是羅傑斯和馬斯洛。 他們主要的觀點是主張研究人性的積極方面,比如愛、幸福、自我實現等,目的在於促進人的潛能和價值實現。 人是有自由意志,有選擇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負責的能力。 其中馬斯洛提出了人性的需求理論被廣為人知: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每一個需求都是向上遞增的,需要我們有意識去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已經被滿足了多少。

第七種流派:積極心理學。 他們認為過去的心理學過多關注人性中的消極面,比如攻擊、焦慮等。 但積極心理學更多關心人性中的積極面,比如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樂觀主義、創造性等。

心理學各流派之間相互爭論、互相指責,一定程度上這是心理學不成熟的表現。 其實各種心理學流派是相互補充的,不是相互對立的。 心理學家們也開始變得比較理性起來,重新對心理學的各種流派進行思考,這反映了心理學不斷向上走向成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