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心態不好了,不需要硬撐,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心態制勝
admin
2022-04-12 15:20:35
0

原標題:心態不好了,不需要硬撐,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心態制勝

<!---->

我們很多時候是無法認識自己的,也無法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但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現時的心態好不好。

一個人的心態來自於哪裡? 來自於自身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是怎麼樣的,是如何的。 心態有好,也有不好,無論是哪一種心態的出現,會影響自己的行為狀態。

當我們的心態不好時,我們就會很容易發怒,也會很容易情緒失控,甚至會讓自己懷疑自己。 尤其是當一件事做得不好時,更是如此。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生活狀態是積極向上,有些人的生活狀態是一潭死水。 無論是哪一種生活狀態,對於生活的前進脚步需要繼續前進。

記得有一次給來訪者做諮詢,在做諮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就覺得當時的那個能力不行,是無法去解决來訪者的心理問題,也不知道怎麼辦。 但是那時候青春年少,覺得自己是可以的,覺得自己是能够幫助來訪者解决問題的。

於是就選擇了硬撐,終於撐滿一個小時,來訪者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緩解,相反更加嚴重了。 來訪者走的時候跟我說了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能力局限性,當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不要硬撐,這種硬撐不僅帶給自己傷害,也會帶給對方傷害。

就在那一刻,送走來訪者,我關上了諮詢室的門,眼淚頓時嘩嘩流下來了,那一刻覺得自己很失敗,覺得自己白學了心理學。 心態崩潰了,接下來的一周都沒有去做諮詢,而是調整自己的狀態。

其實自己也很清楚,這種挫敗是必然經歷的,不經歷不足以談人生。 但是在那一刻,自己的心態就是消極的,自己的心態就是崩潰的,完全沒有想過會以成長型思維來思考這件事。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作為心態學的先驅者,她在《心態制勝》一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描述的: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恐懼驅動的。 這種恐懼心態,促進了人們過分注重最終的成果,將失敗視為萬劫不復。 但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將失敗污名化,而將其視為進步的必要部分。 這讓他們無論面臨任何挑戰,都主動尋求積極的成果,從而有助於建立韌性。

其實當時我的心態是一種恐懼,害怕個案失敗,過分注重諮詢的結果。 其實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對於結果是怎樣的,不用過多去考慮。 如果真的很失敗,也無需很難過,這是我進步的一部分。

隨著自我心態的調整,面臨很多的個案自己束手無策,自己學會了及時督導、轉介匹配的心理諮詢師。 就在那一刻,學會了工具方法,並不烦乱於個案的結果,其實在諮詢中的感覺就很好,帶給來訪者的體驗也很好。

生活是多方面的,工作也是多方面的,每一個維度對於自己來說都是需要去思考和複盤的。 我為什麼很喜歡複盤,因為每一次的複盤可以讓自己在過去的彎路中尋找到更加方便簡潔的一種思維邏輯,有助於我在接下來的生活工作中獲得更高的效率和體驗。

人的心態一旦調整好了,幸福的感覺就會隨之而來。 每一天的幸福感受體驗是自我的,而不是他人的評估,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