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閱讀的秘密
兒童早期閱讀的秘密
< span>兒童早期閱讀的是圖畫書,從圖畫書中我們怎麼認識閱讀活動,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span>如何指導兒童閱讀,選擇什麼樣的圖畫書,用什麼樣的閱讀管道,這些都與教師、家長對閱讀的認識密切相關。 strong>閱讀觀不同,孩子閱讀的書籍選擇和指導方法也不同。 下麵,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看看兒童早期閱讀的秘密。 span>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麵這幅圖:
假如你是一個讀者,這是故事書的封面,你看到這個封面,你的腦海裏會浮現什麼問題呢? span>
首先,你可能通過這幅封面看到一些元素。 有一條魚,魚在哪裡? 在水裏; 然後你可能觀察上面還有空白的氣泡,代表想像,想像中魚好像長出了翅膀,變成可以在天上飛的鳥。 假如你不看其中的文字,僅僅看圖,請你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你覺得可以起什麼樣的名字呢? span>
也許是《我想飛》? 又或者是《魚的夢想》。 圖裡的魚想變成一隻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span>
但是,當我們再仔細看圖中的標題,發現這個故事叫《魚就是魚》。 這時你是不是覺得標題跟圖畫提供的資訊有點衝突呢? span>
< strong>衝突恰恰是閱讀啟動的重要前提。 strong>有了衝突,我們開始思考:"畫裏的魚長了翅膀想在天上飛,這是它做的一個夢。可為什麼故事的標題卻說《魚就是魚》呢?到底這個故事會講什麼?" 這樣的疑問很自然地就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對這個故事,對這本書產生興趣。 span>
現在,我把書裡的幾幅插圖隨機排列,請根據你的理解去安排順序。 span>
你覺得這些圓形的圖,哪個是第一幅? span>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有小鳥、青蛙、蝌蚪等等。 我們成年人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蝌蚪長大以後會變成青蛙,魚長大後還是魚,但讀這本書的一部分孩子可能並不知道。 囙此,我們認為,要真正讀懂這本圖畫故事書,認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需要孩子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經驗、常識,這樣他才可能實現真正的、理解性的閱讀。 span>
從這幅圖來看,魚和蝌蚪誰更大呢? 魚好像是哥哥,蝌蚪是弟弟。 長大之後,魚還是哥哥,青蛙還是弟弟,但是有時候哥哥不見得比弟弟更高大,更有出息。 span>
大家再看這幅圖,是不是感覺魚和青蛙在吐泡泡,像在講話、在交流、在分享。 青蛙是兩棲動物,魚只能在水裏,但是蝌蚪長大之後,既可以在水裏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span>
這幅圖就是蝌蚪變成青蛙之後,離開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 span>
如果請你來構建這個故事,其實還可以有不同的想像空間。 比如到了中秋節,月圓之夜,青蛙弟弟想到家裡還有一個魚哥哥在等著我,回家跟魚共度佳節,分享自己的見聞。 青蛙說外面有種動物叫做"人",有老有老、有男有女,人有兩條腿,直立行走; 外面有種動物叫做牛,牛有兩個犄角,四條腿,愛吃草; 外面還有種動物叫做鳥,鳥有兩隻翅膀,可以在天上飛。 span>
現在,我們理解了其他幾幅圖,就是魚聽完青蛙的介紹之後頭腦中浮現、構建、想像出來的人的形象、牛的形象和鳥的形象。 但它是人嗎? 是牛嗎? 是鳥嗎? 像,但不真是,而是魚化了的人、魚化了的牛和魚化了的鳥。 span>
我們從這個簡單圖畫書的閱讀中,可以感受到閱讀是跟個體的經驗密切相關的意義建構過程。 假如你不能知道魚永遠只能生活在水裏、蝌蚪可以變成青蛙這樣的一些基本生活常識,那麼有可能這個故事你看不懂,也聽不懂。 囙此,豐富孩子的頭腦,閱讀是一方面,補充密切聯繫的知識、常識也很重要。 span>
< span>此外,每個個體的經驗不同,如果閱讀者感興趣的東西不同,是不是可能通過同一個故事,關注到不同的層面呢? 我們認為,閱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怎樣基於孩子的已有經驗去擴展孩子的新經驗。 strong>
< strong>文章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伍新春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b64Pq9zySn93kgty0uAqZ8mJ5ULT+qz1crB9Zo+mUNMTtsttzcQMKscooinWqJ3egzTv2SPGZgfUmmEcy1XxbUDmGKMmA5VOOXIVGf/EWVg="/>
< strong>想知道更多兒童心理發展與早期閱讀的秘密嗎? 歡迎報名參加2022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兒童心理與閱讀發展指導師(第一期)培訓專案
掃碼閱讀招生簡章
-END-
北師大心理學部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