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做當下有積累的事情,做成了後把那種幸福的感覺轉化出來
admin
2022-05-21 12:04:48
0

原標題:做當下有積累的事情,做成了後把那種幸福的感覺轉化出來

<!---->

想一個問題:當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積累? 還是說每天都在重複重複再重複。 我們作為一個人,需要的是一種霸氣,但更需要的是一種勇氣。 我們很多人窮其一生,會感覺到自己的碌碌無為,為什麼? 就感覺自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並沒有做成有意義的一件事。

人真的需要每天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一件事上花時間研究,尤其是能够帶給自己長期收益的事情上,這樣就會讓自己心中踏實,心中安定。 年輕的時候通過父輩的積累,自己過上了奢侈的生活,但這種奢侈的生活並不是自己親手打下來的,內心中多多少少會有所不甘。

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東西,往往並不是那樣的讓人珍惜,甚至得到後內心也沒有强烈的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不能不體會的。 把這種感覺內化於心,從而讓自己親自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比如說自己賺了很多錢,但是這些錢有了後,自己沒有進行總結和轉化,那麼成就感就不高,幸福的感受度就體現不出來。

很多人每天辛苦苦忙,想要多賺點錢。 可是賺到錢了,並不開心,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賺錢,沒有把賺錢的這種感受給轉化出來。

人活得就是一種感覺,當這種感覺對了,那麼就會很幸福,當感覺不對,那麼就算吃山珍海味,也會覺得很無趣。

所以為什麼要持續性積累去做一件事? 關鍵是背後帶來深遠的意義。 比如說一個演員跑龍套,跑了十多年,但是每一次的龍套都會帶給人深刻的印象,並且讓很多的觀眾都喜歡自己。 那麼這時候自己積累的粉絲就會越來越多,當粉絲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就會形成規模。 這時候導演或者投資方會關注這個情况的產生。 於是讓這個演員出演男一號或者女一號。

為什麼要出演男一號、女一號? 就是因為能够帶來更多的效益,資本方關注的是利益,而不是演技。 但是人民群眾關注的是什麼? 是藝員的演技,演技好,那麼就出眾; 演技不好,就會被罵。

所以作為藝員,首要的一點,就是不斷琢磨自己的臺詞和演技。 從臺詞和演技上每天下功夫,假以時日,自己的演技就會出神入化,就會讓人拍案叫絕。 就在那一刻,將會迎來人生的重大變化。

每一份付出都是有回報的,有些付出是即刻得到回報,而很多的大回報是需要平時的不斷積累,不斷地付出。 某一天,有了這個機會,自己就會脫穎而出。

如果自己喜歡看書,那麼就把看書這件事,每天抽點時間出來,進行閱讀。 不需要思考閱讀會帶給自己什麼? 但是可以思考閱讀是否能够徹底改變自己的三觀。 尤其是學歷不高,退學比較早的人。 並不是說自己沒有讀大學就是文盲,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工作之餘是否依然保持學習?

我每天這樣寫文字,其實寫的過程比較痛苦,甚至在寫之前就安慰自己:今天休息吧,還是不要寫了。 但是轉念一想:這怎麼可以呢? 絕對不可以,必須要好好寫起來。 每天寫一篇,其實也不多,但是長久地堅持寫下去,自己的文筆、思想就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這就是積累的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