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看了很多書,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但總是把日子過得不怎樣,可以說是一地雞毛。 但是有一些人總是能够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過得逍遙自在,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區別來自於哪裡? 值得我們去思考
有一些人總是把家裡面打掃得乾乾淨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家裡基本上不打掃。 把家裡面打掃得乾乾淨淨,帶給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簡潔、乾淨、舒適; 把自己的家裡不收拾,帶給自己的是什麼? 是髒、亂、差。 這種區別為什麼會產生呢? p>
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時候,特別認真,特別有幹勁,特別有方法。 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時候,就總是拖拉、敷衍、推卸責任。 我們很喜歡前者,不喜歡後者。 因為前者能够帶給自己希望、期待和收穫。 p>
有一些人能够做成一件事,繼續做成另外一件事,還能再繼續做成一件事; 但是也有一些人做這件事不成,再做一件事還是不成,再做一件事,依然還是不成,這背後的思維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有一些人總是能够做成事,但是有一些人就是做不成事。 p>
有一些人特別有禮貌、有教養、有知識,跟對方相處起來,特別舒服舒心,甚至是一種享受。 但是還有一些人特別沒禮貌、沒家教、說髒話,跟對方相處起來,就會想要逃離,迅速逃離。 我們不清楚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我們肯定喜歡前者,不喜歡後者。 p>
有一些人每天抱怨生活,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覺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在和自己作對。 但是也有一些人,覺得社會特別好,非常感謝出生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內心特別充實自在,特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樣的社會,兩種人不同的心態,我們肯定希望自己能够活出一種幸福感出來。 p>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參展物,但是這種選擇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就是自己的內心是怎麼選擇的。 我們可以選擇把屋子打掃乾淨,可以選擇工作認真,可以選擇一件事、一件事做成,可以選擇有禮貌有教養,可以選擇感謝生活。 p>
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自己選擇的,只不過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一旦都滿足後,總想再去嘗試嘗試新的,當被墮落的欲望給吸引住後,人很容易面臨精神的失守,從而走向人性的陰暗面。 p>
有多少的悲劇人生案例值得我們反思,從他們身上,我們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 及時行樂是可以的,可以很快得到一種滿足,但是快樂滿足之後,往往帶給自己的是無盡頭的空虛。 那樣的人生其實是不划算的,相當於提前消費了自己的欲望和及時快樂。 p>
真正有智慧的人,內心始終有一份清淨,內心始終保持著一種純真,在這種清淨和純真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每當自己在這一天有所進步,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時,自己的內心是喜悅的,是產生正能量的。 p>
生活是簡單的,簡單就是幸福的; 無需把生活搞得很複雜,最後受苦受累的還是自己。 人生的福報,是需要自己去修行的,好事,自己能够去做到的,那就去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