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xx號火山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我們對食物的要求也由最初的能够飽腹漸漸轉變為美味可口、健康營養。 span>
面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品,你是否也會被食品包裝上"無糖"、"低脂"等標籤所吸引? span>
既然健康與否在人們對食物的選擇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人們是根據一些怎樣的準則來對食物健康程度進行判斷呢? span>
研究證明,人們大多數遵循著一些由過往經驗形成的準則,比如"貴的一定更健康"、"好吃的一定更不健康",而最近,研究者們又提出了另一種在選擇食物時常見的管道< span>「輕=健康直覺」(The Light = Healthy Intuition)——人們會認為重量輕的食物更健康。 span>
輕的食物更健康? span>
在YiLi等人實驗中[1],參與者被告知,小明想要根據菜單做一道沙律,按照菜單的操作做出來的沙律分量應為300克,熱量為400卡。 然後將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參與者被告知小明最終做出的沙律輕於300g,而另一組則被告知沙律重量大於300g。 span>
研究者提供了七對原材料,每一對原材料分量均相同,不同的是,其中一份原料被描述為是低熱量的或是有機的(例如:低脂沙拉醬vs常規沙拉醬),參與者需要從每一對原料中選出其認為是小明在製作沙律時所用到的。 span>
實驗結果顯示,第一組的參與者更傾向於選擇低熱量的原料,同時,第二組的參與者認為小明完成的沙律含有更高的熱量,是更不健康的。 span>
上述結果表明,人們似乎會不自覺地將重量上的"輕"與熱量上的"輕"劃上等號,進而認為:越"輕"的食物越健康。 span>
健康的食物應該更輕? span>
既然人們認為輕的食物是更健康的,那麼當商家想要對自己的產品貼上"健康"、"輕食"等標籤時,是否需要考慮文宣食物的重量,以使人們更相信其商品是更健康的呢? span>
YiLi等人的研究驗證了這個猜想[1]。 參與者被告知,某品牌最近推出了一款輕食版的蛋黃醬,與原版本相比,新版本蛋黃醬更"低脂、健康",兩個版本的蛋黃醬均使用相同的罐子包裝。 span>
參與者需要想像自己用雙手同時拿著兩個版本的蛋黃醬,並感受到了兩者之間存在重量差异。 由於人們直覺傾向於認為健康的食物應該更輕,實驗中將參與者分為"直覺違背組"和"符合直覺組"。 在第一組中,參與者需要想像輕食版蛋黃醬是更重的,包裝上的重量資訊顯示其重量為1440g,而常規版蛋黃醬的重量為1248g; 第二組中情况則正好相反。 span>
此後,參與者需要回答:在多大程度上他們相信商家對輕食版蛋黃醬的文宣,以及他們對輕食版蛋黃醬健康程度的看法。 span>
結果顯示,與"直覺違背組"相比,"符合直覺組"的參與者更相信商家對輕食版蛋黃醬的文宣,他們也認為兩個版本之間的熱量差距更大,即輕食版蛋黃醬確實是更加健康的。 span>
食物包裝的"魔力"
上述結果表明,對食物健康與否的判斷一定程度上受到食物包裝重量的影響,這也為商家的行銷提供了可乘之機。 研究證明,在食物分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更輕便的包裝,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們的進食、消費欲望。 span>
在一項有趣的實驗中[1],研究者以品嘗兩種版本的巧克力豆的名義邀請參與者前往實驗室,參與者被告知,最近某品牌推出了一款新版本的巧克力豆,其使用了更加健康的原料,本實驗目的是想測試參與者是否能够區分不同版本巧克力豆的口味。 span>
在實驗開始前,參與者需要幫助研究者將兩袋巧克力豆搬運進實驗室以進行品嘗,其目的是為了讓參與者更好地感受兩袋巧克力豆的重量。 實際上,兩袋巧克力豆都是相同的口味,只是其中一袋在包裝上新增了額外的重量。 span>
在實驗室中,參與者需要分別品嘗兩個袋子中的巧克力豆並判斷哪個是健康版本,之後,參與者需要繼續觀看三段電影的宣傳片,在此期間,他們可以隨意享用任意袋子裏的巧克力豆。 span>
實驗結果顯示,參與者更傾向於認為輕包裝的巧克力豆是更健康的,此外,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對每個袋子中剩餘的巧克力豆的重量進行量測,發現 span>人們吃掉了更多輕包裝中的巧克力豆。 span>
上述結果表明,人們確實會將食物重量上的輕與健康聯系起來,並為其貼上主觀的"健康"標,生活經驗表明,面對貼有"健康"、"輕食"標籤的食物時,我們幾乎都會忍不住多炫幾口。 span>
"輕"="健康"直覺的理論解釋
為什麼人們會存在"輕"食更健康這一直覺呢? span>
YiLi等人利用「同時啟動理論」(co-activation)對其進行解釋[1]。 「同時啟動理論」認為,當一個詞語存在著兩種不同含義時,如果兩種含義可以同時適用於當前的任務,兩者將共同被啟動[2]。 span>
久而久之,這兩種不同的含義會產生聯系[3],最後當只展示其中一種含義時,另一種含義在腦海中也會自動啟動,這又將進一步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3]。 span>
例如,"重量"一詞可以同時指代物理上的重量與事物的重要程度(例:重量級人物),這兩種含義之間的聯系使人們傾向於認為包含更多信息量的書本是更重的[4],此外,在被要求搬運重物後,人們會對接下來要進行的任務給予更多的重要性[5]。 span>
而"輕食"一詞也可以同時指代食物重量上的輕或者是食物包含更少的熱量。 spa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規定,使用"輕食"這一標籤的食物,必須滿足"與原版本產品相比,熱量减少1/3,脂肪含量不超過原版本的一半"的要求。 該要求使得"輕食"的"低熱量食物"這一含義被啟動。 span>
由於"輕食"存在兩種對食物不同方面進行描述的含義,囙此在人們遇見貼有"輕食"標籤的食物時,上述兩種含義將會被同時啟動,久而久之,人們會形成"輕食"=重量輕的食物=低熱量食物的聯結。 span>
而由於人們認為低熱量意味著更健康,上述聯結將導致人們將物理重量上的輕重與食物健康程度聯系起來,並做出輕的食物更健康,健康的食物應該更輕的判斷。 span>
有趣的是,"輕"一詞有時還可以代指顏色飽和度的高低。 而研究表明,相比於包裝使用飽和度高的、鮮豔色彩的食物,人們認為使用柔和顏色包裝的食物是更健康的[6],這也證實了「同時啟動理論」。 span>
結語
"輕"="健康"這一直覺只是我們思維的一種捷徑,單純使用這種直觀的判斷方法是非常不可靠的。 span>
比如,一盤薯片的重量往往遠遠低於一盤水果的重量。 但水果能給人體提供豐富的維他命等營養物質,而薯片只能給人體提供快樂(劃掉)。 span>
在消費領域,一些無良商家也可能通過操縱包裝的重量來讓消費者相信其產品更"健康"的謊言,在消費時,也應注意不要跌落進商家所營造的"健康"陷阱中,想要真正吃的開心又健康,最好的管道還是查看產品背後的營養成分錶來瞭解其真實的營養價值。 span>
投票
"
學堂君
輕食應該很輕,就像【冰】激淩應該沒有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