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人每時每刻都需要氧氣的持續供給。現時市面上有不少氧吧和制氧產品,那麼每天吸吸氧是否能讓人強健體魄、保持健康呢?
吸氧過多也會有問題
正常人呼吸空氣已足够,空氣中含有21%的氧氣,無需額外吸氧。人體在缺氧時才需要吸氧,不缺氧而吸氧反而有害身體健康。呼吸空氣時,指尖血氧飽和度為97%—99%,表明人體內的血氧含量正常,能够滿足人體氧化代謝等生理需要。
現實中不少人似乎認為吸氧是一種"時尚"養生管道。從影視明星們插著鼻導管閉目吸氧,到近日某足球運動員稱,累得"都快要吸氧了",再到網友看網上文宣說"吸氧有益健康、有助睡眠"而入手制氧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類現象?
其實,正常人吸氧過多會帶來氧中毒等一系列問題。氧氣過於充沛將導致身體一系列過强的氧化反應,氧中毒和吸氧時間密切相關,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氧中毒。進入體內的氧還會產生氧自由基,如果氧自由基極為活躍,在體內到處流竄,就會攻擊和殺死各種細胞,導致細胞和器官的代謝和功能障礙。
吸氧過多首先影響的是呼吸系統,過度吸氧易造成肺損害,然後導致全身各個系統氧中毒,尤其是新生兒的抗氧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氧化後難以清除體內自由基、過氧化氫等產物,導致細胞被氧化中毒,出現視網膜病、肺損傷等。所以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有嚴格的用氧指征。
因為疲勞而吸氧有害無利,劇烈活動時需氧量很大,體內處於一種相對缺氧狀況,吸氧對恢復體力、平衡氧氣供需有幫助。但在高原缺氧環境下,人體的氧飽和度為70%—80%,處於極度缺氧的狀況,吸氧能够迅速緩解症狀。
誰是吸氧的主要群體
人體缺氧的時候才需要吸氧,那麼誰是"缺氧一族"呢?
4月初,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因新冠肺炎在ICU吸氧引發關注。新冠肺炎損害肺部,症狀的主要特徵就是缺氧。吸氧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特別是有氧合障礙的患者來說極其重要,吸氧才可能活下去,缺氧可能導致死亡。如果不吸氧,身體各個臟器都會因缺氧而受損,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心肺系統疾病患者是吸氧的主要群體。肺部病變會導致肺的通氣功能和氧合功能逐漸下降,體內的氧也會逐漸减少,一旦氧飽和度降到90%—93%以下,人體就處於缺氧狀態,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就會出現困難,這種情況下必須吸氧。肺部疾病如嚴重的肺炎、肺纖維化、肺栓塞、肺結核、肺部腫瘤等都屬於這一類。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要吸氧。比如心梗、腦梗患者通常因血栓而導致血液迴圈不暢,造成缺氧。此外,一氧化碳中毒常會導致體內氧含量嚴重下降,亟須吸氧,甚至需要高壓氧治療。
囙此,有嚴重的心肺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某些血液病而導致的血液氧含量明顯下降的情况下才需要吸氧。吸氧時,醫生會通過脈氧儀等設備進行監測,將供給病人的氧飽和度控制在93%以上,以滿足人體的需求。
普通人無需制氧機
正常人吸氧反而有害,將制氧機賣給正常人,違反基本的醫學常識。
在醫院吸氧會有一個流量計,檢測脈氧飽和度及動脈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根據患者病情給予相應的吸氧管道,如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呼吸機吸氧< span>等。
Tips:醫用制氧機的氧氣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醫用制氧機主要有兩種方式:
吸氧器材各式各樣,吸入氧的流量和濃度也不同。有鼻導管或鼻塞吸氧,如果缺氧加重,可採取面罩吸氧,面罩有普通面罩、儲氧面罩和文丘裡面罩等。再往上有高流量濕化吸氧,還有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ECMO(俗稱人工肺)等。
各種各樣的吸氧、給氧等管道,本質上都是使病人血液中的氧含量新增,從而緩解人體組織缺氧,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
此外,專家提醒吸氧還應關注病人是否耐受。有些人從鼻導管變成面罩就無法耐受。呼吸機要看人機的協調性和人機配合,否則會產生人機對抗,不協調或不對症,用了反而有害。
囙此,要根據不同情况採取相應的吸氧和治療管道。
文:科技日報、光明網
圖:Pixabay、稿定素材
下一篇:水痘和“纏腰龍”,你瞭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