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學堂|這麼危險的疾病,比心肌梗死還可怕?
admin
2021-09-02 20:03:15
0

原標題:塑心學堂|這麼危險的疾病,比心肌梗死還可怕?

塑心學堂開欄語用心呵護生命,用愛延伸服務,塑心學堂專欄將定期推送心臟和急危重症相關的防治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排憂解惑!

2021年8月23日晚上,陳先生覺得心慌不適,本來以為一會兒就好了,誰知道症狀一直都在,自己覺得不對勁,於是趕緊來到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急診科就診。雖然沒有明顯胸痛症狀,但心電圖和抽血可明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於是馬上通知胸痛中心進行急診冠脈造影,造影過程發現病人的主動脈增寬,以及冠狀動脈沒有明顯堵塞,高度懷疑是主動脈夾層。緊急完善胸部CT增强後,確實發現了主動脈夾層,而且因為夾層撕裂的影響,導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這可是極度兇險的疾病,馬上安排了心臟外科手術。

主動脈夾層是什麼?比心梗還嚴重嗎?

對人體而言,心臟是比較重要的器官,出現心梗後,人們或許還可以憑藉早期檢查發現疾病,及時接受治療,或許對患者的生存期以及後期的生存質量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主動脈夾層不一樣,它是指在主動脈的血液通過內膜撕裂處流到主動脈中膜中,並且形成了主動脈壁的分離狀態。換句簡單的話說,就是應該流到血管內的血液,到了血管壁中。

而主動脈又是人體內比較重要的動脈,當它破裂後,雖然在出血,但血液都集中在血管壁內。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治療,那麼大約有1/4的患者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而有1/2的患者會在1周內死亡,大約75% 的患者可能在1個月內死亡。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

哪些因素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先天性的血管病變,存在馬方綜合征(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容易發生主動脈瘤或夾層)的患者身上,可能會面臨著更高的發病風險。並且在一些存在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的患者身上,更容易產生這種血管病變。

在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身上,出現主動脈夾層的風險也是比較高的。有資料顯示,約有50%-75.9%的主動脈夾層患者曾有高血壓病史。當人體內的血管長時間受到高血壓的刺激,引發血管壁彈性减弱,產生囊性變性或者壞死最終出現主動脈夾層的風險就會大大新增

一些嚴重的外傷或者出現醫源性的損傷也可能導致主動脈夾層出現。甚至在一些妊娠期或者存在主動脈炎性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引發主動脈夾層。有調查顯示在40歲之前出現這種疾病的女性,有50%都發生在孕期或產後

存在主動脈夾層,如何急救?

很多人會想到這樣的問題,但事實上,人們很難區分主動脈夾層和普通的心梗。只有在第一時間就醫,才能降低因為病變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風險。在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身上,如果頻繁地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應該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接受檢查,不管是心梗還是主動脈夾層都能因為儘早就醫,得到有效的控制。

胸痛的症狀持續出現15分鐘以上,人們就應該引起重視,避免坐著、靠著的姿勢,應該盡可能採用平躺的姿勢,平靜休息,禁止劇烈活動甚至咳嗽動作。如果不能緩解疼痛,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撥打120,用救護車送往醫院,能够縮短患者就醫的時間,及時接受救治。

在陳先生的身上出現的主動脈夾層是讓人難以想到的,而這種疾病和心梗相比,危險性毫不遜色,人們應該瞭解主動脈夾層,出現疑似症狀儘早就醫。對有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而言,更應該牢記如何急救,或許能更及時地得到有效治療。

作者介紹:

孔勇傑

住院醫師,醫學碩士,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擅長:心律失常中西醫診療及起搏器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醫診治以及介入治療,ECMO治療及血流動力學管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危重病的監護治療。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

執行編輯:何明坤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