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繼580萬噸鳳梨之後,蓮霧又遭退單,介殼蟲到底是何方神聖?
admin
2021-09-04 08:26:06
0

原標題:繼580萬噸鳳梨之後,蓮霧又遭退單,介殼蟲到底是何方神聖?

前段時間臺灣鳳梨被暫停進口,蓮霧又被大陸經銷商退單,臺灣水果到底怎麼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在臺灣鳳梨和蓮霧上發現了介殼蟲,那為什麼一隻小小的蟲子會引這麼大的重視?

介殼蟲的危害?

1.生長習性

介殼蟲有三種成長形態,就是指介殼蟲的卵期、幼蟲期、成年期三個形態。介殼蟲依附在植物之後,就會在身體內分泌出一種蠟質的分泌物,這層蠟質層形成之後,會對之後病蟲害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因為蠟質層會抵禦藥物,介殼蟲變得很難殺死。

圖為介殼蟲

介殼蟲的繁殖能力也十分强,一年可以產下好幾代蟲卵,而且生長週期還很快,卵期的時間大概為20天到30天,有的品種甚至可以不經歷卵期就可以產生若蟲,到了若蟲期,就具備了一定的危害植物的能力,介殼蟲的生殖管道不光有兩性生殖,還可以通過孤雌生殖來快速繁衍後代,一隻介殼蟲一年最多可以繁衍出90000只。

圖為介殼蟲

2.造成危害

介殼蟲在成功找到宿主之後,就會用它刺吸式的口器吸幹枝幹、果實、葉片及根部。會使葉片發黃,逐漸乾枯脫落,也會使樹勢生長緩慢,變得短小,生長發育受限,直至死亡。而被介殼蟲吸食的果實也會變成黑褐色,果肉凹陷影響果實的觀賞價值。有的介殼蟲還會分泌大量蜜露,從而使煤烟病發生,使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枯萎。

3.傳播管道

介殼蟲一般都會積聚在植株上,雖然成年之後有一定的爬行能力和飛行能力,但由於受到體型的限制,這種能力十分微弱。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以自然傳播和人類傳播兩種方式,自然傳播由於介殼蟲的體積較小,一般可以通過風和水流傳播到其他地方。

人為傳播是介殼蟲傳播的主要管道,果農去果園採摘也會導致介殼蟲的傳播,最主要的傳播管道就是成熟果實的交通和貿易,本來生長在不同地區的介殼蟲,通過農產品貿易,相互傳播,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禁止臺灣的鳳梨進入大陸市場的原因,就是為了切斷這種傳播途徑。

介殼蟲有非常多的種類,大部分的種類在我們境內都有分佈,例如棗龜蠟蚧、褐盔蠟蚧、草履蚧、康氏粉蚧,這次在臺灣鳳梨上檢測出來的就是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新鳳梨灰粉介殼蟲和菝葜黑圓盾介殼蟲這三種介殼蟲,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在大陸也有分佈,大陸對其研究很深,有著豐富的防蟲害經驗,而對於新鳳梨灰粉介殼蟲和菝葜黑圓盾介殼蟲我們則是知之甚少,如果這兩種蚧殼蟲入侵進入大陸,勢必會對我國的農作物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

生物入侵的危害

我國為什麼會對農作物的進口保持這麼高警戒,這就要提到一個詞,生物入侵。中國是一個進出口貿易大國,各種天然資源、工業製成品、農作物的貿易十分密切,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都通過進出口來到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在進出口的過程中這些農產品就很有可能攜帶外來物種,一旦做不好檢測工作,就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

1.福壽螺的入侵

生物入侵的案例,除了我們小時候在課本上學到的水葫蘆,還有一種就是福壽螺,20世紀80年代由巴西籍華人引入廣東省中山市進行養殖,1984年作為特種養殖生物,在廣東省被廣泛推廣養殖,但因福壽螺的味道不好,食用價值不高,於是被大量遺棄在野外,在野外福壽螺快速繁殖,福壽螺在野外沒有天敵的限制,大肆破壞水稻、蓮、茭白、芋頭等其他水生植物。福壽的螺殼邊緣還十分鋒利,生長在稻田裏會劃傷農民的手和脚。福壽螺的糞也會污染水體,造成水中生物多樣性的减少。而它又因為他在烹調時,味道不好,還容易攜帶寄生蟲,不具備食用價值,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危害。

圖為福壽螺

2.水稻象甲的入侵

還有一種典型的入侵生物,就是水稻象甲,這種生物原產於美國東部在1988年在我國被發現,這種害蟲的主要危害,啃食葉片,吃光葉肉,低齡幼蟲在水稻根內區啃食根部,高齡幼蟲在水稻根外區啃食根部,會造成水稻的斷根。被啃食過的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光合作用降低,嚴重時甚至會死亡,水稻象甲在原產地為兩性生殖,入侵到亞洲和義大利的時候,則轉為孤雌生殖,還沒有發現雄蟲。

圖為水稻象甲

3.松材線蟲的入侵

松材線蟲的危害同樣十分巨大,1982年,松材線蟲在中國南京中山陵被首次發現,松材線蟲自發現以來,已累積至死松樹5000萬株,毀壞木材超過500萬立方米。被這種原產地在北美洲的害蟲感染之後,松樹的松針會變為黃褐色,松針下垂,松脂停止分泌。最可怕的是這種,這種蟲病沒有辦法醫治,一旦發現,等待松樹的可能只有死亡,松材線蟲病也被稱為"松樹的癌症"。

圖為松材線蟲的危害

這次暫停鳳梨輸入,是赤裸裸的一場有關生物入侵的戰爭,中國是一個進出口大國,對於生物入侵的戰爭一直在繼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我們還要繼續,這次事件只是這一場大戰的小小縮影。再說了,雖然吃不到臺灣水果,海南和廣西的水果也是不錯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