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國現在有多少慢性腎病患者嗎?大約是1.3億人!
根據權威的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慢性腎病的患病率已經增長到了10.8%左右。慢性腎病總患病人數,排在了全球國家的首位。
這其中,有近3000萬的慢性腎病患者,會因病情持續發展、腎功能逐漸受損而發展到腎衰竭階段,甚至是進展到滿終末期腎衰竭階段,也就是臨床所說的尿毒癥。
形勢如此嚴峻,但公眾對慢性腎病類型的知曉率卻低得可憐!

比如"腎病綜合征"想必很多人就沒有聽說過,這是一種因多種病因引發的疾病,患者腎小球基膜通透性明顯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高血脂等多種症狀組成的症候羣,臨床將其分為原發、激發和遺傳性三大類!

那麼問題來了,腎病綜合征如此可怕,到底能不能治好呢?
其實在臨床看來,這個問題並沒有具體的答案,患者預後如何、生存期如何,主要和以下兩方面有關:
1、病理類型决定了一大部分
所謂的腎病綜合征並不是指單一性的疾病,它是一組腎病,如上文中所說其可誘發多個症狀,且它包括了膜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微小病變性腎病等多個種類。
無論是哪一種腎臟疾病,都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新增,出現一系列的症狀表現;

但是,具體的損傷程度、損傷部位以及免疫形態分期,不同類型的疾病卻有很大的差异,這也决定了病理類型治療的難度任何。
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只要有大量蛋白尿就難以治療,但其實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想法,僅僅只是出現了蛋白尿的問題,只需合理用免疫炎症抑制治療就能降低蛋白尿、同時還能穩定腎髒功能,延緩腎功能衰退的進展。
就現時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一般膜性腎病、微小病變以及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治療過程都比較簡單。特別是在病情出現的早期階段,可以實現病情逆轉。

2、蛋白尿控制情况如何
腎病綜合征患者的預後效果是好是壞,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評估標準,也就是蛋白尿。
因為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新增之後,首要症狀就是大分子物質(蛋白質)的流失,進而形成蛋白尿。要知道,腎小球是腎臟中腎細胞的最主要組成,腎小球損傷勢必會影響整個腎功能。

如上文中所說,蛋白尿可以通過免疫炎症製劑、激素等辦法進行治療。激素能消除因免疫炎性反應引起的蛋白尿,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激素依賴和抵抗。
此時就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劑,這樣可以新增機體免疫抑制作用,且治療效果相對良好。蛋白尿症狀得到控制,腎病綜合征的預後也就會越好。

寫在最後:並非所有的腎病綜合征都會發展到腎衰竭階段,也並非患上腎病綜合征患者只能在家等待死亡。
要知道,現如今的醫療科技相當成熟,腎病綜合征如果能在早期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患者病情也可以控制,甚至是可以實現逆轉和治癒。所以,在被診斷為該疾病後,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