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某比特40多歲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冠脈造影的時候,發現冠狀動脈的前降支已經嚴重堵塞,冠脈嚴重狹窄,醫生用支架撐起血管,恢復了血流,把患者從"鬼門關"又拉了回來。 p>
患者認為自己只是血脂有點高,平時吸烟,但從來沒有過胸悶、胸痛的感覺,不相信自己是"冠脈嚴重狹窄"。 p>
醫生告訴他,這種是無症狀的心肌缺血,相比有症狀的心肌缺血,危險性要更高。 p>
那什麼是「心肌缺血」呢? p>
什麼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减少,導致心臟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 p>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冠脈狹窄或閉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由此引起的心臟病,即為大家常說的冠心病。 p>
心肌缺血的6個典型症狀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下列情况,要及時就醫,儘早診查。 strong>
小提示
如果患者平時無症狀,但在跑步、飲酒、激動、過度吸烟、嚴重失眠等情况下出現症狀,有可能是心肌缺血。 p>
如果出現胃部沒有反酸或噯氣,但運動後胃出現憋悶、脹滿的感覺,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狀。 p>
如果下頜骨疼痛擴散到下頜骨兩側,有時擴散到頸部一側或雙側,也要提高警惕。 p>
"無症狀"更危險
無症狀的心肌缺血會導致患者對疾病的警惕性下降,甚至已經出現心肌梗死,但患者仍然自我感覺良好,更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猝死。 p>
有症狀的心肌缺血患者,會由於疾病導致的疼痛而就醫,得到及時的治療。 p>
冠狀動脈各個分支之間,存在著連接與交通,如果某一段血管發生了狹窄,其他部位的血管就會增生,擴張,形成側支迴圈,改善供血情况。 但是側支迴圈的形成,需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 p>
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因為患病時間久,會形成側支迴圈。 所以在發生心梗的時候,老年人患者的心肌細胞支撐時間,往往比新患病的中年人更久。 p>
而中年人群一旦發生心肌梗死,心肌細胞很可能會迅速壞死,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p>
很多的中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雖然有心肌缺血,但可能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會使人疏於防範,繼續從事超負荷的工作或鍛煉,直至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 p>
無症狀心肌缺血高危人群
①40歲以上人群。 strong>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後的老年女性。 p>
②"三高"人群。 strong> ③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 strong> ④心理壓力過大的人群。 strong> 如何篩查無症狀心肌缺血? strong> 儘管患者沒有明顯的心絞痛症狀,臨床醫生還是可以通過檢查提示的缺血表現來尋找線索。 p>
其中24小時動態心電圖記錄就是發現無症狀心肌缺血患者心電圖變化的重要法寶。 p>
此外,心臟彩超、心肌酶監測以及心肌核素和冠脈CTA都可用來篩查無症狀心肌缺血。 p>
無症狀心肌缺血的治療 早發現是治療關鍵。 span> 輕度的心肌缺血,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 但發生心肌缺血時,可以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 strong>但是很多人的心肌缺血只是偶爾發作,常規心電圖容易出現漏診的情况。 strong> 所以建議有心血管疾病危險的人,做2 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以持續記錄一整天的心電情况,及時發現隱匿的心肌缺血情况。 p>
40歲以上,有吸烟、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久坐運動過少的人,建議每年至少做1次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及早發現心肌缺血的情况,及早進行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p>
END 有用就擴散 參考資料 [1]黃之祥. 心肌缺血的治療[J]. 保健文匯,2021,第22卷(6):47. p>
[2]劉祖春. 解讀心肌缺血[J]. 益壽寶典,2018(31):13. p>
[3]袁峰. 心肌缺血那些事[J]. 江蘇衛生保健,2021(02):14. p>
[4]劉祖春. 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現[J]. 家庭醫學,2019(06):63. p>
[5]崔永亮. 警惕心臟"沉默的殺手"——無症狀心肌缺血[J]. 保健與生活,2020,(12):17. p>
圖:稿定素材
下一篇:長期「便秘」還可能會引發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