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鄧晋豐:想長壽,先養頸椎
admin
2022-02-12 19:56:57
0

原標題:中醫名家|鄧晋豐:想長壽,先養頸椎

<!---->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212/2bf7586b1df34257b560aa17b9598892.png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骨科教授鄧晋豐

"養生先養骨,養骨必養頸",這是84歲的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骨科教授鄧晋豐常說的一句話。 意思就是,要想身體好,首先要骨質壯實,要骨質壯實就要頸椎端正、活動自如。

鄧晋豐出生在廣東農村。 年少時,家中兄弟叔伯生病,都愛看中醫。 1957年,鄧晋豐高中畢業。 那個時候,大學招生規模小,"我一開始想報考高精尖的大學,擔心萬一考不上,就得回家種田。當時醫學院校競爭沒那麼激烈,加上父親比較贊同我學中醫,所以我就報考了中醫學院。" 畢業後,鄧晋豐分配到廣東省中醫院骨傷科。 臨床工作中,內科功底不錯的鄧晋豐在辨證論治、方劑、中藥等方面治療骨傷很拿手,幹起來也越來越有勁,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骨關節病,很多都能通過中醫藥治療取得不錯效果,比如腰椎腰盤突出、頸椎病等。" 鄧晋豐說, "我最近有一個病人,職業是打漁,勞動強度大,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痛得很厲害,嚴重時走路都困難。找我之前,很多醫生都建議他手術,但他不願意。看完他的檢查結果,我一方面給他吃活血祛瘀、通經活絡的中藥,一方面讓他臥床休息,定期做牽引治療。牽 引治療,西醫是躺著做的,但中醫有很多管道,我給他用了"垂直懸吊",簡單說就是吊單杠,一天吊上幾次。 按照我說的方法,一個月後,他可以下地走路了,疼痛也減輕了很多。 他又堅持了一個月,基本恢復正常了。"

在鄧晋豐看來,"養骨必先養好頸"。 頸椎是人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出了問題,不僅會導致頸肩痛、手麻痹痛、頭暈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壓迫脊髓,出現脊髓損害症狀(如四肢麻木不停使喚、行走不穩,甚至二便失調等。 鄧晋豐說,頸椎病發病率增高與社會因素(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易勞倦內傷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原因。 造成頸椎病高發的主要原因是自我保健意識不足,運動少且不科學。 傳統醫學中並無"頸椎病"一名,根據本病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歸屬於中醫"項痹""眩暈""痙證""萎證"等範疇。 鄧晋豐認為,正虛是頸椎病的發病基礎,六淫侵襲是其發病的外在因素,頸椎病與腎的功能盛衰密切相關。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指出,腎"其充在骨""腎生骨髓""腎主身之骨髓",椎間盤退變以及頸椎椎體的長骨刺、疏鬆都與腎氣是否充盈、骨與髓能否得到滋養不無關係。

鄧晋豐強調,嚴重的頸椎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所以頸椎病一定要"防"勝於"治",提前把它消滅在萌芽階段。 他給出了兩個養頸椎的方法

脖子左右轉。 轉動的主要目的是活動鉤椎關節,關節活動多一點,可以减少它的勞損、退變。 轉的時候儘量最大,到極限,轉不動了再慢慢轉過來; 同時,轉的時候要慢一點,不要太快,太快可能會造成眩暈,每次轉20~30下。

頭手對抗。 這是一個頸後肌群等長收縮訓練,也就是對抗鍛煉。 具體方法是:兩手抱頭,往前按,頭往後頂,用力堅持10~15秒時停一停,再做下一個,連續做10~20下。

最後,鄧晋豐提醒大家日常要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生命時報》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通訊員:許鴻智

執行編輯:盧悅明

< span>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