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張北平主任醫師及消化道早癌中西醫結合防治團隊將通過本專欄將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養生保健及中西醫防治知識,為您的消化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老趙是一名退休的廚師,今年56歲,年輕的時候什麼好吃的都做過,什麼好吃的也都吃過。以前吃的沒有節制,也就落下了胃病的病根,尤其是最近,胃口特別的差,稍稍吃一點就覺得胃部很脹,體重也減輕了十來斤。老趙的女兒非常擔心父親的身體,就帶著老趙來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門診就診。醫生瞭解到老趙愛吃"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以及最近出現的一些胃部不適表現,建議老趙去做個胃鏡檢查。
內鏡醫生給老趙做胃鏡時發現老趙的胃竇、胃體黏膜已經變薄(萎縮),而且胃竇有一處隆起的病變,不排除早期胃癌可能,取了活檢,並且叮囑老趙一定要記得及時取病理報告並及時複診。
吃了一周的中藥後,老趙胃脹的症狀減輕了很多,胃口也漸漸好起來了,便認為自己好了,也沒有到醫院複診,取病理報告的事情也就忘記了。
見病理報告始終沒有人來取,內鏡醫生便聯系老趙,告訴他胃部病變需要進一步處理,叮囑他儘快來取病理報告並複診。老趙聽了開始緊張起來,趕緊來醫院取了病理報告並找了消化專科醫生。醫生告訴老趙:"你患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高級別上皮內瘤病變,是胃癌前病變,需要內鏡下手術處理。如果再不處理,可能就會發展成胃癌了。"
於是馬上安排老趙入院,內鏡下微創切除了胃竇部的病變。不到一周,老趙也康復出院了。
老趙感慨道:"好在醫院來電話提醒告知自己的病情,不然要是沒有拿病理報告,我也不會複診了,估計過一兩年就發展成為胃癌,那可就不得了了。"
所以在這裡提醒廣大的病友,做完胃鏡,有活檢,病理報告一定要記得及時拿,及時複診,關鍵診斷治療全靠它!
北平說
病理結果中的萎縮、腸上皮化生
怎麼看?
胃鏡病理結果提示萎縮則代表你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它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异性。並且很多很多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在平時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最常見的癌前疾病。如果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及時干預,就會有癌變的可能,也就是患胃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群要高。
但癌前病變不等於癌症,從發展過程來看,從慢性萎縮性胃炎到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兩個階段,最終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且腸化和异型增生還要分為輕、中、重度。
胃癌發生發展模式
慢性淺表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异型增生——胃癌
如何防治慢性萎縮性性胃炎
進展為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若早期發現,及時積極治療,可避免繼續進展發生腸化、异型增生,甚至胃癌。有部分患者萎縮的腺體甚至可以恢復。
(一)糾正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所謂病從口入,飲食入口,首先影響的就是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細嚼慢嚥减少粗糙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飲食有規律,不暴飲暴食及食無定時;少吃肥、甘、厚、膩、辛辣等食物,少飲酒及濃茶;注意飲食衛生;戒烟酒等。平時注重自身情緒的調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運動鍛煉;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等,都可有效的預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進展為胃癌。
(二)積極採取藥物治療
積極祛除病因: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萎縮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積極根除HP是萎縮性胃炎的基礎治療,目前我國推薦的根除HP感染的方案為四聯療法:鉍劑+PPI+兩種抗菌藥物。
新增胃黏膜的防禦作用: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等可有效改善胃黏膜屏障,促進胃黏膜糜爛癒合。
(三)定期內鏡檢查隨訪
(1)一般認為,中、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有一定的癌變率。活檢有中一重度萎縮並伴有腸化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需1年左右隨訪1次,不伴有腸化生或上皮內瘤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酌情內鏡和病理隨訪。
(2)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並證明此標本並非來於癌旁者,根據內鏡和臨床情况縮短至6個月左右隨訪1次。
(3)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立即確認,證實後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
拿了報告不要慌,中醫藥在防治慢性
萎縮性胃炎上有優勢!
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細胞异型增生的患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活血化瘀(桃仁、三七)、解毒散結(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益氣扶正(黨參、黃芪)、健脾祛濕(薏苡仁、茯苓)、養陰生津(烏梅、天冬)等中藥,能減緩病情進展甚至能够實現病理逆轉,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總之,慢性萎縮性胃炎作為胃癌最常見的癌前疾病,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只要能早期發現、預防治療、及定期隨訪,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胃癌的發病。
【專家簡介】
張北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吉良晨教授學術繼承人,日本北裡大學病院研修醫,第六批國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養對象,廣東省首批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廣東省第二批優秀中醫人才,入選第8批第9批嶺南名醫錄,2017首批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大腸早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脾胃健康分會主任委員;
擅長:胃腸、食管早期腫瘤及癌前病變、膽胰疾病的內鏡下診斷與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消化道梗阻的內鏡下治療;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結直腸息肉管理項目分中心、國家膠囊內鏡研究中心臨床培訓基地、國家幽門螺桿菌分子診斷中心廣州分中心。牽頭成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大腸早癌專家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嶺南中醫消化內鏡醫療聯盟及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病學術聯盟。
在學術帶頭人餘紹源、羅雲堅及黃穗平三比特教授指導下,在學科帶頭人、脾胃病暨消化內鏡中心大科副主任張北平引領下,大德路總院脾胃病科主任張海燕、二沙島醫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靜、芳村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陳延及大學城醫院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