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桌球不讓摸桌?不讓吹球?東京奧運會的防疫新規,到底有啥用?
admin
2021-07-27 13:45:01
0

原標題:桌球不讓摸桌?不讓吹球?東京奧運會的防疫新規,到底有啥用?

一大早,就看到一條有趣的熱搜-----水穀隼吹球

昨日東京奧運會兵乓球混雙決賽,許昕/劉詩雯3-4不敵日本組合水穀隼/伊藤美誠,獲得銀牌。

一開始中國選手開局狀態出色,連續贏下兩局,但隨後被日本選手連追3局反超,最終依然告負。

對於這個結果,相信很多人的確是有些遺憾。

當然,比賽有贏有輸,只要拼盡全力,就是對自己和對觀眾最大的負責,金牌固然閃耀,但銀牌同樣沉甸甸!無論排名與獎牌,都值得被尊重!

但問題是,在比賽過程中,我們都能清楚看到-----水穀隼確實吹球了,而伊藤美誠確實摸桌了。

吹球?摸桌?怎麼了?

要知道,早在東京奧運會開幕之前,奧組委就頒佈了防疫新規----乒乓球賽不允許吹球,也不允許摸桌子。

當然這個規定也不是本届奧運會開窗,早在一年前國際兵聯也發佈疫情防控標準上,也有這兩點要求。

本身這一新規就對中國代表隊帶來不小的挑戰,很多運動員都習慣性吹球或者摸桌,也都曾直言對新規"有些不適應",但從防疫角度考慮,中國運動員一直都嚴守新規。

不允許吹球、不允許摸桌子,真的就能起到防疫效果?

咱們拋開日本選手是否符合規則參賽,從防疫角度來分析,不允許吹球、不允許摸桌,是否真的能做到防疫效果呢?

要知道,摸桌和對球吹氣是一個幾乎從學習桌球開始養成的習慣性動作,就連專業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也都能看到大家不約而同做起這倆動作。

(很多運動員難免都習慣摸桌和吹球)

就好比吹球,大部分因為運動員用手摸球時,球會粘上手上的汗液,囙此在發球前吹球能够讓球幹得更快,提高發球的精准性

而另一原因,運動員也能够通過這個小動作來緩解下比賽時的壓力和緊張。

但問題是,這個規定放在整個東京奧運會的環境裏,還真起不到太大的防疫效果。如果不讓吹球,為何不強制運動員戴手套來拿球呢?

僅僅從防疫效果,在奧運村安排運動員入住時,讓隔離過的運動員與未隔離觀察的運動員混住都沒問題,為何接觸運動器材反而就有問題呢?

若僅僅從防疫角度分析,那麼摔跤、柔道、拳擊等比賽又該如何避免肢體接觸呢?游泳比賽難道還得讓一人一個單獨泳池,換人換水嗎?

要知道,2020年國際乒聯賽事重啟後,也沒有不讓運動員禁止吹球和摸桌,但在運動員隔離、居住、飲食以及訓練、比賽場地卻做好相應防疫隔離的準備。

顯然,這樣的防疫舉措,在疫情面前顯然是黔驢技窮,只是為了防疫而防疫,為了規定而規定罷了。

不僅這些魔幻規定,本届奧運會的防疫措施實在迷之疑惑

早在奧運會之前,東京奧組委採取的是當前國際賽事的"氣泡防疫模式",即對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入境檢查,限定活動區域,像"氣泡"一樣包裹起來,隔斷與外界的接觸。

就仿佛整個奧運會被巨大的泡沫包裹著,病毒無法進來,所以被稱為"氣泡式"。

然而這種想法看起來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隨著各國選手和相關人員入境,泡沫的破綻也逐漸新增。

按照原先計畫,選手和相關人員在入境時需要跟普通旅客分開,但問題是由於人數較多,已經多次出現於普通旅客混在一起行走的相關人員。

按照原先計畫,選手和相關人員入住酒店也需要單獨與其他住客分開,然而中國帆船代表團就發現自己住的飯店有一層是運動員預留,但其他樓層都是普通客人。

人員流動監管不嚴謹,最終出現了"運動員下榻的飯店爆發集體感染"這種新聞。

按照原先計畫,選手和相關人員都需要嚴格在指定區域內活動,但不少國外媒體報導,有些國外媒體人士溜出飯店,去東京觀光地遊玩。

看來這些人的心還真是蠻大的,尤其是節骨眼。

按照現有數據,現時已有55名奧運相關人士感染新冠,而奧運村外疫情更是嚴峻。

據日本廣播電視協會(NHK)剛匯總的資料顯示,一天之內東京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將近2000例!

囙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參加比賽,運動員真的沒問題嗎?

若萬一旦奧運村內爆發疫情,幾個日本官員員鞠躬來一句"西米馬賽"就可以了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