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跌價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在今年的這種行情下,農產品想不跌價都難。今年很多農產品都滯銷了,農民賣不出去,消費者吃不起,兩頭都很為難。最近這一段時間,楊梅的價格暴跌,僅僅用了兩個月跌價90%,"滯銷"的聲音頻出,網友並不買帳,果農也在那裡叫苦。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楊梅一直以來都價格比較貴,正常狀態下,能够賣到20多元一斤,即使到了大量上市的時候也要十幾元一斤,而且越往北價格越貴。早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早熟的楊梅就已經上市了,雲南出產的楊梅在當時能够賣到40元一斤,這個價格已經很貴了。隨著後期楊梅大量上市,它的價格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只不過今年它的跌價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3月份的時候,楊梅還是40元一斤,如今剛剛2個月的時間過去,楊梅的價格已經跌了90%,現在只能賣到4元一斤左右,從40到4塊,楊梅的價格出現了滑坡式的下降,這讓較為晚熟上市的果農難以接受。這種快速跌價的情况也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在網絡上,福建漳州楊梅"滯銷"的聲音頻頻出現。實際上今年來福建漳州收購楊梅的客商比往年少,於是一些媒體傳出了滯銷的資訊。不過很顯然,對於這次的楊梅"滯銷"事件,網友並不買帳。
很多網友認為,現在網上賣的楊梅價格仍然還是十幾元一斤,完全不像報導的那樣低價。如果楊梅真的滯銷了,價格肯定會比往年的正常價格要低,然而現在網上售賣的價格仍然還是正常價,這讓網友提出了質疑。一方面網友不買帳,另外一方面果農也在叫苦。之前當地的果農一直都是將主要的銷售目標瞄準在收購商,今年收購商少了很多,果農才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電商。然而做電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容易,各方面的成本也很高。
首先就是快遞費,楊梅保鮮期短就需要用快遞空運,費用就比較高;再加上楊梅容易磕碰,包裝成本也高,包郵價一單就要將近20元費用,所有的成本疊加之後導致網上的楊梅價格高。楊梅有點類似於北方的櫻桃,這種水果味道好,有市場,但是保鮮和儲存不易,通常保鮮期只有幾天,果農自己沒有能力建造冷庫,所以在儲存方面就是一個大難題。
?
今年福建漳州的楊梅收購商少,而楊梅的上市時間集中,採摘期短,儲存期也短,所以此時的果農壓力是很大的,必須儘快賣掉,所以即使價格低一些也能接受。當地的楊梅價格低是事實,不過真正到了市場上,因為快遞、儲存等成本紛紛疊加,所以消費者買到的楊梅價格依然比較貴。
果農叫苦可以理解,網友不買帳也能理解,今年楊梅的產地價格太低,果農的收益很少;市場上賣的楊梅價格基本沒變,依然處在高位,消費者自然不會買帳。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