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品牌的餐飲店,為了吸引顧客的目光,在菜名上可以說是下了不少功夫,我就聽說過一個坊間的小故事。
一個鄉下的男孩子第一次到城裡餐館吃飯,看選單的時候發現一道菜叫"
過江龍
",他也不知道這個是什麼菜,想著城裡人真好啊還有龍肉吃,自己多吃一點回到家鄉就可以跟街坊鄰居吹噓自己吃過龍肉了!於是他就點了10碟"過江龍",結果服務員上菜的時候,他才發現這"過江龍"並不是什麼龍肉,甚至連肉都不是,就是一道蒜蓉炒空心菜。
這是坊間為了取笑飯店給菜品起奇怪名字的玩笑了,但也間接地表達了現在的飯店為了給菜品起名手段是層出不窮。
但其實現在咱們常聽到的一些美食,它們也有一個十分高大上的名字,被人們誤以為是進口的。今天我就給大家盤點4種常見,卻有著"洋氣"名字的美食,你們看看,這些有沒有自己常吃的?
第一種:荷蘭豆
這個以前是很少見的,後來橫空出世之後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它就被叫成"荷蘭豆",起初我聽到的時候,還以為這是荷蘭進口的食材,後來聽朋友說,其實荷蘭豆就是我國自己培育的蔬菜。
在荷蘭,
當地人看到這款我們眼中的"荷蘭豆",是叫"中國豆",
所以荷蘭豆背了這麼久的荷蘭名稱,也挺冤啊!
第二種:奧爾良烤翅
在吃肯德基的時候,這奧爾良烤翅是一定要點的。那軟嫩鮮香,入味十足的雞翅,一口咬下去簡直不要太好吃,後來各大量販店也有奧爾良烤雞料,吃貨們也可以自己買這種調配好的醬料回家自己烤雞。
只不過這個奧爾良烤雞的配方,是咱們大中華研發的,
估計也是為了吸引顧客的目光所以起了個國外的地域名稱,讓人聽起來以為是奧爾良當地特色風味。
現在"奧爾良"對於咱們吃貨來說,並不是特指奧爾良地區了,而是一種名叫奧爾良的味道。
第三種:墨西哥雞肉卷
有沒有發現,各種新興的美食都喜歡起一個外國名稱,
而這墨西哥也是北美洲的一個國家,而當地的各種風土人情,美食口味,跟咱們的墨西哥雞肉卷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墨西哥雞肉卷就是咱們大中華土生土長的特色美食,在墨西哥是吃不到的。
只是它的藝名叫墨西哥雞肉卷罷了。它的做法就像北京烤鴨的手法,油炸好的雞肉條搭配黃瓜、生菜和一些調味醬,用面皮一包,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帶有國際氣息的"墨西哥雞肉卷"。
第四種:葡式蛋撻
講真,哆啦A夢以前吃蛋撻的時候,都不知道還有一個"葡式蛋撻",這好像是蛋撻界裏屬於比較好吃的一個品種,就像榴槤裏的金枕一樣。
在這裡表述的四個使用洋氣名字的美食當中,只有葡式蛋撻是真的有外國血統的。
最早期的葡式蛋撻是一比特英國人研發,他在葡萄牙玩耍的時候,吃到了當地的一種特色美食,後來經過他的改良後才有的葡式蛋撻,後續澳門被葡萄牙殖民,這款葡式蛋撻也被引入到了澳門地區,於是就有了這款特色美食。
只是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演變,大家也不知道這個葡式蛋撻還是不是以前的那一種葡式蛋撻,經過各個年代的口味調整及改良之後,它才有了現在的葡式蛋撻模樣。
或許經歷了這麼多年,葡式蛋撻早就被中式化了,變成咱們大中華特有的中式風味,只是它還叫葡式蛋撻罷了。
大家還吃過哪些起名很洋氣但其實都是咱們本土特色的美食呢?歡迎評論區一起分享你的見聞哦!
推薦閱讀:
西瓜吃不完不用放冰柜,瓜農教你實用土方法,放上4天都鮮甜多汁
炒苦瓜時,第一步別再焯水了!教你3個小竅門,脆嫩入味還沒苦味
中日廚師刀工大比拼,日本片成"蝴蝶",中國用一根蓮藕直接碾壓
炒糖色時,萬萬不可馬上下鍋炒,多做這一步,糖色紅亮還不糊鍋
在房梁上掛了30年的"臭猪肉",給40萬都不賣,專門用來招待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