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屈原吃粽子的來歷:相傳在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為瞭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慢慢的,就變成瞭吃粽子的風俗。
在屈原之前,粽子就已經出現瞭,最初粽子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現已成為中國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
“粽”字古又寫作“糉”,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蘆葉裹米也。”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到瞭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上一篇: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寓意
下一篇:土豆是優質碳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