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
12月21日是冬至,也是扬州人所说的大冬。那健康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回升。”扬州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医师何禹哲表示,此时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各地气候都处于最寒冷的阶段,因此冬至时节的养生应以补阳与驱寒为主。
1
冬至食补有讲究
何禹哲表示,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正是进补的好时机。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此时,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此时可以多吃粥。”何禹哲建议,可以常吃大米粥,大米味甘,性平,有益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的功效。
他提醒,冬至时节,人体阳气内敛,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可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板栗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寒冷。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此外,辛辣食物也应适量,以免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
2
保暖防寒是首要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天气寒冷,机体阳气深藏在内在下,气血温煦体表的能力不足,因而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何禹哲说,这一时期宜早睡晚起、衣着周密,防风防寒就是最好的护阳,尤其是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可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
他提醒,在家也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免引发关节炎、感冒等疾病。
3
适度运动要坚持
“冬至虽然天气寒冷,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还是要坚持运动。”何禹哲表示,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他建议,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跳绳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受寒。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避免运动损伤。
他提醒,此时夜晚变长,人体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抵抗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
4
辨证施治很重要
何禹哲说,顺脏腑之性为补,逆脏腑之性为泻,中医养生尤其讲究三因制宜,辨证施治。阳虚体弱者,可适当益气温阳;虚实夹杂者,应寓清于补,或攻补兼施。因寒邪致疾病者,经医生辨证施治,服用散寒通络药物,如当归四逆汤、良附丸、阳和汤等治疗。除此,三九敷贴、艾灸、拔罐等都是冬季多用的保健和治疗手段。
中医推荐代茶饮
枸杞红枣茶
用枸杞10粒、红枣5枚煎汤代茶饮,可以起到滋养肝肾、补益脾胃的功效。
来源:扬州发布
审核:朱 瑾
审稿:丁 云 王鹤丽
发布:袁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