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李志徽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烟草对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揭示了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对生育力和妊娠结果的严重不利影响。该研究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广泛关注。
研究指出,烟草使用和暴露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对中国的出生人口质量和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李志徽团队测算,在中国20至49岁的已婚女性和其配偶中,主动吸烟导致超过970万例未出生人口,这一数字相当于2023年出生总数的1.08倍;而二手烟暴露则导致超过1085万例未出生人口,相当于2023年出生总数的1.21倍。这些“未出生”人口包括因不孕不育、流产和死胎等原因未能成功出生的婴儿。
烟草暴露不仅减少了出生人口数量,还降低了生育质量。研究发现,主动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具体而言,主动吸烟会导致约234万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266万早产儿、39万先天性心脏病和571万妊娠期糖尿病病例;而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更为严重,导致更多相关疾病的发生。
李志徽团队进一步分析了烟草价格变化对吸烟率和出生人口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我国卷烟价格增加20%,成人吸烟率将降低3.2%,进而可以增加约130万例新生儿,同时避免超过68万例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局。这一发现表明,通过提高烟草价格这一经济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吸烟率,从而对提高生育率和改善人口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该研究还指出,如果吸烟率降低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即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降低到20%,那么将可以增加251万例新生儿,并避免超过156万例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果。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控烟措施在提升人口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这一研究结果,也有部分公众认为,虽然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众所周知,但将其与生育率直接关联起来并给出如此精确的数据预测似乎缺乏足够的严谨性。此外,也有观点指出,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精神压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和药物等因素,单纯依靠控烟措施可能难以解决低生育率问题。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