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門,曾是古城南陽的南大門。出了大寨門,經過漫水橋,就到了白河對岸。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白河對岸還是一大片槐樹林。去大寨門,必走過新街。說是街,其實在現在人的眼裡,不過是一條巷子而已。關於新街,回頭專門講述,這裡不多展開。與新街交接的南北路,是解放路,一條見證了南陽烟雨繁華的百年老街。今天我講的這所牛肉湯老店,就坐落在解放路上。
解放路,解放前叫長椿街。在解放路南端,過了中州東路口,再往南100多米,坐東朝西,有一家河街丁記牛肉湯館。
店內面積不大,20多平方的樣子。因為把了個拐角,北邊那間只能當操作間來用。
當屋擺了七八張桌子,早晚圖凉快,食客大都喜歡坐在外面吃,囙此店外也有七八張小桌。
男主人姓丁,來自河街——南陽城區回民最集中的一條街。女主人姓陳,宛城區黃台崗人。倆人幹這行有20多年了。女主人說,最初他們的店開的位置在解放路南關影劇院旁邊,後來挪到了對面,解放路路西。前年,南陽宛城區搞老城改造,房子扒了,他們就把牛肉湯店往南搬了200來米,過了中州東路口,荷花廣場樓下。
店搬了,房租漲了,不過生意也比以前忙了。原先在北邊經營的時候,到了晚上八點多就關門了,現在夜裡十一點多還有人吃。辛苦自不必說,雖然每個月多掙了幾千塊錢,都是熬夜熬出來的。
牛肉湯是中原人的最愛,出了河南,想喝碗純正的牛肉湯還真不好遇。丁記牛肉湯賣了20多年,講究的是火候和用料。喝一口,沒有別處的牛肉湯那種膻的感覺,比較清爽,也沒有上面浮著一層黃色的沫,賣相也好,視覺也舒服。灑上自己喜歡的香菜、蔥花、薑絲,綠黃色相間,湯裏嫩紅色的鮮肉搭配,讓人頓生食欲。
女主人說,自己20出頭就跟著老公賣牛肉湯,一晃都小50了。倆兒子,小的上學,老大今年29,晚上在旁邊賣羊肉串、燒烤。遇上食客吃的時間晚了,她先回家睡覺,第二天早上她起早,老公夜裡招呼店裡到最後,第二天多睡一會兒。
生活,就這樣默契又周而復始地迴圈。
人生,就這樣平淡又充實地走過一日兩人三餐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