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寧波特色小吃,如果有機會來旅遊,一定要嘗試一下哦。這些美食南塘老街上都有。
一,奉化千層餅
千層餅燒烤中
裡面都是薄薄一層層,很酥脆
千層餅是奉化溪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清朝王毛龍從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製作的,已有100多年歷史。雖然只有二釐米左右厚度,裡面卻有27層,一口下去,滿嘴掉渣,,唇齒留香。千層餅有二種口味,一種甜味,一種海苔味。海苔味尤具特色,烤熟後,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鹹,鹹裏有鮮,令人百食不厭。
二,寧波油贊子
剛炸好的油贊子
大清早就有排隊的人
油贊子,是寧波的傳統美食。老寧波油贊子源自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純手工製作。分為甜味和海苔味兩種口味,尤其是海苔味油贊子,甜鹹相間,更是寧波一絕。與其他地方麻花看起來一樣,但味道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天津大麻花,裡面是硬實的,而寧波的油贊子,裡面空心,又酥又脆,鮮香味美。比較有名的比如南塘兩家油贊子店,鼓樓的王阿姨油贊子,天天顧客盈門,碰到節假日,前後門都排滿了長隊。
三,梅龍鎮大油包
梅龍鎮水晶油包
梅龍鎮水晶大油包位列寧波十大傳統名點之一,是婦孺皆知的點心。餡料是猪板油加熱後與白糖、紅綠絲揉在一起。蒸熟後晶瑩剔透,一口下去又香又熱的油餡直往外溢。小時候,鄉下每逢有誰家造新房,上樑時拋下來的必定有大油包,蒸熟後,撕一層皮,沾一點糖心,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裏。寧波人在喬遷、嫁喪嫁娶時一定不會缺席的就是水晶油包。
四,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是余姚市梁弄鎮的傳統糕點、香甜軟糯、百吃不厭。
在梁弄,有一個婚嫁習俗與大糕緊密相連。每當端午時節,毛腳女婿就會挑上樑弄大糕上未來丈母娘家,多則上百箱,少則幾十箱。女方收到後就把大糕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品嘗,以此宣佈名花有主。結婚後第一年端午,則反過來由女方挑到男方家。這個習俗至今延續!
五,慈城水磨年糕
苔條年糕
蟹黃年糕
慈城年糕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慈城本土著名民間文藝家、作家馮驥才說:"年糕是慈城飲食文化的歷史名牌,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
慈城年糕潔白細膩,久煮不糊,爽滑Q彈。
六,寧波猪油湯糰
缸鴨狗湯糰
中國的湯圓起源於寧波,據考證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寧波市傳統名點。用糯米粉做皮,用猪板油、黑芝麻粉、白糖揉成餡,搓成小圓子包起來。燒熟後加入白糖,撒上桂花即成。
寧波猪油湯糰口感細膩,皮薄柔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口感:香、甜、滑、糯。一口下去,油香四溢,甜而不膩:湯色清亮,輔以桂花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寧波湯糰以缸鴨狗最為出名。很多外地遊客覺得這名字很怪,怎麼來的呢?
1931年由寧波人江定法在城隍廟設立湯糰店。江定法小名叫江阿狗,由於他不識字,姓名中的"江"寧波話讀"缸",就用缸代替,"阿"寧波話與"鴨"同音,所以店名就變成了現在的一隻缸,一隻狗,一隻鴨。
七,東錢湖下水麻糍
下水麻糍
寧波老話:"清明麻糍立夏團",麻糍諧音"嘸事",寓意平安無事。麻糍主要食材艾草和糯米。寧波麻糍以東錢湖下水最為有名,基本一年四季都在做,吃起來糯糯的,可以蒸熟吃,也可以用油煮成兩面微黃再食用。咬一口,絲絲清甜和著艾草的香氣在唇齒間來回飄蕩。
八,三北豆酥糖
可以一層層掰著吃
寧波三北豆酥糖
三北豆酥糖始創於清代,是寧波傳統地方名點之一:口感酥鬆,入口即化,滿嘴香甜,回味無窮,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愛。
每當年末,鄉下做年糕時,人們會買上一堆豆酥糖,包進剛剛加工好的年糕團裡,一口咬下去,黃豆的香味在唇齒間發散,年糕團的軟糯,和著豆酥糖的酥脆和香甜,吃得心滿意足。
九,寧波灰汁團
未蒸熟的灰汁團
寧波著名鄉村美食。比桌球略小,茶色,凝膠一樣半透明,吃起來顫顫彈彈,清香中帶有些許堿水味。原汁原味的灰汁團最好去農村吃,原因在稻草上,徒步区上的灰汁團吃不到稻草特有的清香味,那是一種道地的鄉土情懷。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阿罵用一根木棒順時針攪動土灶上的大鐵鍋,一邊往鍋裏倒進過濾好的稻草灰沉澱下來的水,時而還放點紅糖,熬好搓成一個個小團子後,再蒸一小時左右,然後放凉就可以吃了。所以長大後的我,對灰汁團的全部印象就是攪動的木棒和泛著稻草清香的堿水味棕色團子。但此後再也沒有吃到過這種味道。
十,寧波臭豆腐
臭豆腐
臭豆腐是寧波三臭之一,包括臭莧菜、臭冬瓜。後二樣是菜品,就掠過不談了。但凡寧波有徒步区的地方,就必有賣臭豆腐的攤點,遠遠地聞到一股奇臭無比的味道,不用說肯定是在炸臭豆腐了。
油炸後的臭豆腐金黃透亮,外焦裏嫩。沾上醬料,一口下去,滿嘴盈香。很多遊客都是捏著鼻子試吃,心滿意足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