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純手工制作的美食越來越少,他們都被方便快捷的機器所代替,但真正的手藝人還在堅持純手工制作,雖然他們的產量很低,價格也比較便宜,可能做上一天也不怎麼掙錢,但他們一直在堅守,隻因為這是一份老手藝,如果丟瞭有一點可惜。今天要給大傢介紹一個大爺,這個大爺就是老手藝的忠實愛好者,40年如一日一直在堅持著純手工制作。
這個大爺做的是一道非常傳統的小吃,也是山東的一大特色名字叫“追沙”,雖然這個小吃大爺做瞭幾十年,但他一直沒有實體店,都是在自傢的小院裡面做。因為這個小吃做起來比較復雜,價格還便宜,成品隻賣7塊錢一斤,它的利潤並不高,所以孩子們都不喜歡學,現在隻有老兩口在做。
說實在的,雖然這個小吃價格比較便宜很接地氣,但它制作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首先和面是需要10斤面粉加上5斤飴糖,再加上2斤油2斤水,需要讓水、飴糖和油充分融合以後才能夠和面攪拌在一起,雖然這個工序能夠用機器來替代人工,但是大爺說機器和出來的面比較脆,手工的面很筋道,做出來的小吃在口味上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樣和出來的面有一點像油酥面,把面和好以後要放到一邊備用,來準備要包的餡,他這個餡是用棗泥兒制成的,大爺說要把新疆大棗蒸熟以後,用手一個一個按下去,這是純手工制作出來的棗泥,再和油、糖放到鍋裡熬著,熬好瞭以後保質期在三年以上,這真的是傳統工藝的魅力,裡面沒有任何的添加劑,但它的保質期非常的長。
等準備工作都做完以後就可以包瞭,這個包的過程也能夠用蒸包子的機器來代替,但是大爺拒絕瞭,他說手工包出來的追沙口感非常綿密,用機器做出來的會發硬。所以老兩口每天純手工制作的量不會很大,也就是30斤左右的面粉。
包好以後就要放到油鍋裡面炸,在炸的過程中要註意火候,一定要小火慢炸,炸到金黃就可以出鍋瞭,出鍋以後還要放到糖漿裡面泡一下,這個時間不宜過長,剛放下去就能撈出來,然後放到白糖堆裡攪拌均勻,拌好以後的追沙就像白雪球一樣看著非常的漂亮,吃起來的口感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