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瞭處暑、臨近白露,明顯感覺到秋涼瞭,天氣也漸漸幹燥起來,除瞭適當地多吃些應季的新鮮水果有助於生津止渴以外,還要多喝湯;俗話說:“秋季一碗湯,不用醫生幫”,秋天多喝湯不僅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和營養,還有助於生津潤燥,而且湯內營養豐富,更有利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在秋天,適合大傢比較多喝的湯有“銀耳雪梨湯”、“百合蓮子湯”、“鴿子山藥湯”、“芋頭龍骨湯”、“白蘿卜老鴨湯”、“冬瓜薏仁湯”等等,都是比較滋補潤氣、好做又好喝的湯。今天,我來推薦一款用“真菌之花”:竹蓀,與雞肉一起清燉的湯品。
竹蓀是一種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隱花菌類,它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有19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等成份,吃起來口感軟嫩,清香鮮美,既滋補又助於潤肺;除瞭食用,竹蓀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此,竹蓀被人們稱為“菌中皇後”,並列為“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在1972年,周恩來總理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國宴上還有一道用竹蓀作為主要食材的美食:“竹蓀芙蓉湯”。
簡單來說,竹蓀由菌蓋、菌裙、菌柄等部分組成:墨綠色的菌蓋是有毒不可食用的,中間的網狀部分就是它的菌裙,白色的圓柱形菌柄很輕、而且中間是空的。
在傢常做法中,用竹蓀搭配雞、鴨、排骨、銀耳等食材一起來燉湯,操作簡單方便,也不需要特殊的廚藝技巧,燉出來的湯鮮美可口、老幼皆宜。下面,我就來介紹“竹蓀雞湯”的具體做法,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試試~
原料:雞一隻,竹蓀100克,黨參5克,薑片、蔥段、蔥末、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
步驟1. 將新鮮的竹蓀先剪掉菌根部殘留的較臟的部分,再用小牙刷輕輕地將外表的泥沙刷幹凈後,再在水裡加入一小勺食鹽,將竹蓀浸泡在淡鹽水裡半小時,去除竹蓀的異味。
[此步註意:
1:除瞭用新鮮的竹蓀,你也可以用幹竹蓀清水泡發來代替。
2:一般來說,在超市裡購買的盒裝的新鮮竹蓀都是經過提前處理的:也就是將菌蓋不能吃的部分已經去掉瞭,在食用前隻需簡單的清理、再用淡鹽水浸泡、最後再清洗幹凈就可以瞭。註意竹蓀在清洗時一定不要太用力,容易破壞其內部纖維。
3:有朋友在清理竹蓀時,會將其網狀部分去掉,覺得有異味,隻吃竹蓀莖桿。其實,竹蓀整棵皆可食用,網狀部分也是可以吃的,而且和菌桿一樣脆嫩鮮香。
4:在挑選幹竹蓀時,要選顏色偏黃、朵大肉厚的。顏色過白的有可能是用硫磺熏過,有刺鼻的味道。]
步驟2. 在浸泡竹蓀的時間裡,將雞斬成小塊,清洗幹凈後,再加入適量薑片、蔥段,焯水,去除肉裡的血水及雜質,然後再用溫水洗凈備用。
步驟3. 將雞塊碼入燉盅裡,加入少量薑片、黨參、適量清水,然後加蓋清燉一個半小時。
[此步註意:用燉盅(隔水燉煮)比較方便,食材準備好後,隻需加水、通電、按下煲湯鍵即可,它會自動燉煮二個小時。你也可以在火上坐砂鍋,加入食材與清水後,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燉。]
步驟4. 浸泡好的竹蓀再用清水沖洗幹凈即可。
步驟5.一個半小時後,將竹蓀放入燉盅裡,加入適量食鹽,再燉半小時,竹蓀雞湯就燉好瞭。食用前,再撒上少許蔥花點綴就可以喝啦~
[此步註意:
1:竹蓀比較易熟,幾分鐘就可以煮熟;為瞭更好地保存它的營養、且不被長時間的高溫破壞,燉湯時可以在湯快燉好前加入竹蓀即可。
2:竹蓀吃起來又脆又嫩,即使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其脆嫩的口感也是不會變的。]
民間有養生八字箴言:“春蒸、夏拌、秋湯、冬煲”,一年四季,由於每個季節的氣溫和濕度都不一樣,我們的一日三餐也要有相應地變化。秋天瞭,不如為傢人時不時地燉些湯,既營養又滋補,還會讓傢人少添疾病,於健康大有益處。今天推薦的這道美味的“竹蓀雞湯”,喜歡的朋友趕緊試試吧~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瞭“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註!~點贊!~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