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吉林省的中欧班列、内贸外运航线等经此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近年来,珲春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推动开发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五一”假期珲春迎来美食热潮,这座“帝王蟹入华第一站”以“海鲜+烧烤”的顶配组合引爆美食热潮。“蟹”逅珲春海鲜街成为众多游客品尝海鲜的绝佳去处。这条总长度约145米的街巷两侧,密集地排列着20余家商铺,这些商铺不仅售卖各种海鲜,还提供加工、打包发货等一站式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走进珲春海鲜街,海水的咸鲜味儿扑面而来。任意走进一家门店,帝王蟹、板蟹、毛蟹、北极贝等各品种、规格的海鲜琳琅满目,清蒸,辣炒、碳烤……多样化的吃法,让海鲜的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游客王丽楠说:“我们也就是一个突然的决定吧,说走就走的旅行,咱们这边盛产海鲜嘛,然后今天来到这儿也是当地一位司机推荐的,海鲜特别好、特别鲜,肉质很丰满,刚才我俩吃的时候一直在赞不绝口。”
在珲春汉唐街夜市,古色古香的唐风建筑与烟火升腾的美食摊位相映成趣,成为市民游客夜间消费的热门打卡地。俄罗斯游客多利亚说:“我觉得这里很漂亮,很多很多好吃的,这里有很多小串、牛肉、猪肉、鸡肉、鸡心都很好吃。”珲春市民杨明说:“感觉珲春的夜市挺好的,比较繁华,溜达挺开心的,咱们这海鲜,帝王蟹还有板蟹、毛蟹这些确实好吃,海鲜非常的好,天再暖和一点,感觉再喝点小啤酒,看会儿节目,非常开心。”
珲春近海不临海,却是我国重要的海鲜产品集散地。为巩固鲜活海产品市场优势,珲春市组建了帝王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专班、成立中俄贸易商会;同时扩大煤炭、清洁能源、粮食、海产品、木材、化肥等大宗商品进口和小商品等重点产品出口规模,稳步开展对外贸易。
珲春市试行对俄公路口岸“7×12小时”通关工作制,建成口岸安全智能关锁和LPG铁路中转平台,并获批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同时,稳定运行“海洋班列”、跨境电商TIR公路卡航、清洁能源铁路专用线、珲马铁路邮政专列和吉浙“1号”海上航线,加快构建大进大出的大通关格局。
抓紧抓实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系统重塑架构、理顺职责边界、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创新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方式,最大限度释放“多区联动”效应,打造“管理体制灵活高效、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新格局。用好用活珲春综保区政策红利,积极引进农产品、食品、饲料等企业开展保税加工,推动三海渔具加工、海苔生产加工等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做大做强互贸落地加工,支持贸易企业向工贸一体转型,提升进口大豆、鱼油、海参等产品落地加工规模,做好互贸品类扩品增量和招商推介,优化铁路等互贸区功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延边高质量发展。
2024年,珲春综合保税区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25年一季度,珲春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跨境电商贡献最大,成为带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今年,珲春综合保税区开展了跨境保税业务发展新模式,利用区内高标准综保区物流分拨中心,打造了“跨境电商+边境仓”出口模式,在吉林省首次开通跨境电商“1210”出口业务。一季度,珲春综合保税区“1210”出口清单超过4万票,货值超3600万元。(记者:于娜 郎秋萍 张琳 珲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