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周传杰
5月12日,华灯初上。在息县荣誉夜市,155家商户比邻相连。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让食客们流连忘返。大家围桌而坐,尽情享受初夏时光。
如今,夜市经济已成为息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息县的夜市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
夜市升级:从“流动摊点”到“网红地标”
创“夜”之初,荣誉夜市就是三轮车加设备,后来不断升级,到加顶棚加灯箱画,到统一固定摊位、统一摊位形象、统一服装、统一餐车形象,统一出摊管理。
如今,荣誉夜市分为几大功能区,既有本地特色的锅盔、糖炒栗子,也有网红奶茶、创意手作。“以前摆摊打‘游击战’,现在有了固定摊位,收入稳定多了。”经营肉蛋堡的张大姐表示,摊位日均卖出300余个肉蛋堡,收入是以前的3倍。
夜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仅给摊主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成为周边市民夜间休闲的热门打卡地,人气集聚效应日益显著。这份“夜市热”,成功点亮了区域夜经济版图。
网络赋能:“线上引流”到“线下消费”
每当夜幕降临,荣誉夜市创始人刘正永便带着他的直播团队开始了“扫街”模式。“100元,今天我带您在荣誉夜市能吃到什么?”“今天又来一家铁板烧烤,走,我带您去品尝”……这便是刘正永常用话术。短短一年,他的抖音号粉丝数突破十万大关,荣誉夜市年均销售额也突破了4500万元。
在刘总直播间里总有那么一堆“小吃货”守着手机逛夜市,他们不仅可以看到丰盛的美食,还可以随着主播了解每一位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在夜市文创街,桃酥大王老板蔡彦彦表示,以前在街上卖肉夹馍,通过刘正永的抖音了解到了当地巨大的人流量和优惠的开店政策,去年便入驻文创街,收入大幅增加。
线上引流,线下举办活动是荣誉夜市长“火”不衰秘诀。龙虾啤酒音乐节、海洋生物展、跨年仪式等策展式运营激活文化消费新场景。“‘息县荣誉第一届文创大赛’即将开幕。”刘正永表示,届时,全县文创爱好者汇聚一堂,在荣誉这个大舞台上百舸争流,争奇斗艳。
数据显示,文化主题活动使夜市商户日均营业额提升40%。
双向滋养:网上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各式各样的美食让夜市更具魅力。如何让美食“香”飘更远,让夜市的人气更旺?
免费观影区、共享直播基地、公益售卖点……35家文创商铺中,七成经营者是95后青年,他们将梦想编制成创业的激情,以空间+品牌的理念,为夜市注入更多可能性。
同时,荣誉夜市基于年轻人的喜好,布展了“空中表白”巨大银幕。“我们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经营,去引流,换位思考,从消费者的体验上改善管理和经营。这种‘可逛可食可体验’模式,吸引着更多的社会群体去消费。”刘正永说。
人间烟火味,满是生活气。夜市带动消费,夜市聚集人气,夜市促进文旅。荣誉夜市正以流量证明: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也能飘出最醉人的文化香。当传统与青春碰撞、美食与潮流共舞,息县探索出的这条线上线下融合之路,或许正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破题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