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提褶似花绽,酥点塑形如艺雕。昨天上午,在宿迁技师学院,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江苏选拔赛(中式面点项目)激烈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式面点高手,带着自己的“独家秘籍”与创新灵感奔赴赛场。
比赛开始后,10位选手迅速投入比拼。在2小时40分钟内,他们要完成鲜肉包子制作、创意酥点自选和地方风味名点自选等多个项目。来自南京烹饪技工学校的老师江艳玲,其作品将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主题巧妙融合,利用谷仓、农作物模型以及相关标语道具加以装饰,格外引人注目。
参赛选手 南京烹饪技工学校老师 江艳玲
我们这个展台是以麦田、乡村来营造主题。我们第一个产品是鲜肉包,鲜肉包是传统文化技艺;第二个是酥类,是松鼠酥;第三个是“橘程大展”,(设计主题)主要是我们乡村主要产业,三个产品相结合的话,代表它丰收、可学、可品、可参观。
作为东道主选手,宿迁技师学院老师尤文静为比赛做了充分准备。她制作了提褶包子、象形酥点和太湖船点三款作品。在展台布置上,尤文静匠心独运,选用荷花扇面和精致碗碟作为装饰,巧妙融入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整个展区色调淡雅,元素搭配相得益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参赛选手 宿迁技师学院老师 尤文静
展示了中式面点中“三分做七分醒”的发酵哲学。捏一个45克包子需达到32道褶皱,油酥点心做一个动物造型就要十几种工具。中式面点是中国饮食的立体诗词,通过比赛让更多人看到,面团里也能揉进文化自信。这也是我坚持研究非遗面点复原的意义,将这份匠心精神传承下去。
评委们仔细品鉴,从专业角度对每道面点的创新、创意、技术难度以及文化内涵进行综合评价。
裁判长 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 孟祥忍
13个地级市,每个选手所在的市不一样,地域不一样、特色也不一样,包括文化特征还是我们的特产特征,还是记忆特征,都可以去组合。去一元创新,也可以多元复合创新,很好挖掘了我们地方的一些技艺的特长、优势,也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交流。
本次参赛的10名选手,来自职业院校教师和餐饮从业者两个群体,优胜者将代表江苏参加9月份举行的我国第三届技能大赛。近年来,我市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梯队式强化集训,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机制。
宿迁技师学院教务处主任 张峰
大赛也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双方在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携手共进,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裁判长 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 孟祥忍
入选的选手可以经过进一步的集训,对标国赛的要求,能够展示我们江苏的记忆风采、技能现状,促进、引领我们整个江苏技能人才进一步发展,推动我们江苏中式面点这个(技术)工种,能够贴近行业、贴近世赛、贴近国际水准。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