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乳酸含量以增强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稳定性与功能
创始人
2025-05-16 20:02:30
0

酱香型白酒依赖复杂微生物群落,酱香型白酒的八次发酵过程需要大量微生物参与。多次发酵中乳酸菌积累乳酸(>40 g/kg),导致环境酸度过高,抑制产酯酵母活性并破坏群落稳定性,并且影响酯类、吡嗪类风味物质合成。现有的研究虽发现部分酵母可降解乳酸,但乳酸调控群落组装机制(随机/确定性过程)、互作网络及代谢功能的系统性解析存在不足。

通过单接种和共接种乳酸降解菌株降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乳酸水平,采用基于Illumina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生态网络分析,结合主坐标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了乳酸对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关键物种互作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并阐明了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关联。研究发现,降低乳酸含量显著提升了微生物网络的模块性和正相关互作比例,并促进了关键物种在维持网络稳定性中的作用。揭示乳酸作为环境胁迫因子通过随机与确定性过程共同塑造微生物群落的机制,为优化酱香型白酒发酵工艺、提升风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策略。

第一章 乳酸胁迫下两株酵母菌的生长与代谢特性

在含40 g/L乳酸的环境下,两种酵母菌表现出显著的乳酸降解能力。其中,P. kudriavzevii(PK)在发酵末期降解乳酸达10.66±0.45 g/L,而Z. bailii(ZB)降解量为5.88±0.66 g/L。乳酸胁迫对两种菌株的初期生长(OD600值)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乙醇产量无显著影响。此外,在乳酸存在时,两种菌株合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如乙酸乙酯、苯乙醇和异戊醇)含量显著增加,表明乳酸胁迫可能通过激活代谢通路增强其风味物质合成能力。

图1.在添加和不添加40 g/L乳酸的条件下,Pichia kudriavzevii(PK)和Zygosaccharomyces bailii(ZB)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二、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及关键参数的变化

通过接种乳酸降解菌株,发酵体系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乙醇含量显著提升。共接种组(PK+ZB)在窖池发酵末期乙醇含量高达35.12±0.75 g/kg。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显示,接种组总酯类、醇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乙酸乙酯(梨香)和苯乙醇(玫瑰香)含量增幅最大,分别从9.36±2.47 mg/kg提升至13.63±0.88 mg/kg和30.70±1.60 mg/kg。此外,吡嗪类化合物(如2-乙基-6-甲基吡嗪)含量增加,赋予白酒烘烤香气。乳酸降低通过减少乙基乳酸生成,间接优化了风味特征。

图2.白酒发酵过程中对照组和接种组的差异性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发酵参数情况。

三、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显示,堆发酵阶段细菌群以Kroppensedtia、Oceanobacillus和Bacillus为主,窖池发酵阶段则以Lactobacillus为主导;真菌群在堆发酵阶段以Pichia和Zygosaccharomyces为主(PK+ZB组占70.1±19.5%),窖池阶段转为Leiothecium和Aspergillus。接种乳酸降解菌显著降低了窖池发酵末期细菌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但真菌多样性在堆发酵阶段因共接种而降低。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异表明,乳酸调控通过改变优势菌群,如Lactobacillus丰度增加,从而影响代谢功能。

图3.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

四、微生物互作网络及其稳定性

生态网络分析显示,接种组的网络模块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乳酸降低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的模块化协作。共接种组(PK+ZB)的网络复杂度最高,且正相关互作比例提升至59.8%。关键物种(如Bacillus和Aspergillus)通过高连接度(Zi>2.5)维持网络稳定性。此外,60%的关键物种同时为优势菌或生物标志物,说明资源竞争和代谢产物分泌是驱动群落组装的核心机制。

图4.ZP图,基于模块化拓扑结构角色的OTU 的分布情况。

五、代谢功能与风味物质关联分析

非靶向代谢组学(UHPLC-Q-TOF-MS)结合KEGG通路富集表明,乳酸降低通过增强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和核苷酸代谢,促进了乙醇和酯类合成。差异代谢物(如甲基十六烷酸酯)与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的脂酶活性相关。此外,乳酸调控通过亚油酸代谢途径影响吡嗪类物质的生成,例如PK+ZB组中2,6-二乙基吡嗪含量从0.09 mg/kg增至0.20 mg/kg。这些代谢通路的协同作用解释了接种组风味品质提升的分子机制。

图5.生态网络的拓扑指标与其发酵性能之间的关系。

六、重要类群与挥发性化合物的关联

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7, P<0.05),发现Thermoactinomyces与酯类物质(如甲基十六烷酸酯)呈显著正相关,而Acetobacter与吡嗪类合成相关。共接种组中,21种关键物种(如Leiothecium)通过正向互作促进风味物质积累,而乳酸降低减少了酸类物质的生成(如乙基乳酸)。这些结果表明,乳酸通过调控关键物种的代谢功能塑造了白酒的风味特征。

图6.与对照组和接种组之间差异显著的代谢物所对应的代谢途径。

总结

本研究通过单接种和共接种乳酸降解酵母菌株。探究了降低乳酸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及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接种菌株显著降低了乳酸含量,并提高了乙醇及酯类、醇类和吡嗪类风味物质的合成能力。生态网络分析表明,乳酸减少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的模块性和正相关互作比例,同时关键物种通过高连接度维持网络稳定性。代谢通路分析显示,氨基酸代谢、TCA循环和核苷酸代谢是驱动群落功能优化的核心途径。该研究揭示了乳酸通过调控微生物互作和代谢功能影响白酒风味的机制,为优化发酵工艺、提升白酒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策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标题:这样做出来的蛋糕卷,卷不破成功率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在烘焙的世界里,蛋糕卷无疑是一道让人...
原创 就... 天气渐热起来,正是各种凉拌菜大行其道的时候,最近我有分享过荷兰豆拌平菇、菠菜蛋皮拌粉丝、豆角拌豆丝、...
别让前列腺“腺”住你的生活:从... 茶,不只是咱们中国千百年的国饮,更藏着好多烟火气里的情感和智慧呢。泡上一杯绿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高龙镇逯寨村:当美味烧烤邂逅精... 高龙镇逯寨村:当美味烧烤邂逅精彩豫剧,烟火与艺术共舞 王安朝/文图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202...
原创 1... 在探索美食的海洋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些令人垂涎欲滴却又难以触及的美味。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揭开13种去皮...
吃奶酪对身体的好处 吃奶酪,这一看似简单的饮食习惯,实则蕴含着对身体健康的诸多益处,是营养学领域中被广泛推崇的健康选择之...
机器人咖啡机强势“出圈” 前4... 深圳企业生产的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为参观者制作咖啡。(本报资料图片) 深圳...
一杯“奶茶”到手只有半杯?商家... 近日,有网友投诉称,在“爷爷不泡茶”点单一杯饮品但到手的只有半杯。 据该网友发布的视频,消费者将未开...
原创 胡... 夕阳西下,张阿姨在厨房翻炒着胡萝卜丝,金黄的油花噼里啪啦作响。她不知道,这个坚持了几十年的烹饪习惯,...
原创 这... 标题:这点心香甜软糯,好吃不上火,放凉后柔软如初,一上桌秒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寻...
零糖啤酒凭什么让消费者 “上头... 在酒水市场中,零糖啤酒宛如一匹黑马,以迅猛之势闯入大众视野,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那么,零糖啤酒究...
原创 这... 在烹饪的世界里,食材的清洁度往往决定了最终菜肴的品质。今天,我将分享几样我们日常中经常食用的菜品,并...
这碗“混血”方便面,承包了多少... 前段时间,我们盘点了山西的方便面,不少网友评论还有“幸运面”。 这面到底啥来头?山西人对它咋爱得这...
东北雪糕论斤卖,-℃露天摆摊铁... 在东北的寒冬腊月,街头巷尾的雪糕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同于南方雪糕的精致包装和细腻口感,东北的...
原创 黄... 黄瓜,这个夏日的清新使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餐桌上的宠儿。今天,就让我以作家的身...
三十而立再出发 周黑鸭品牌焕新... 周黑鸭30周年庆暨品牌焕新发布会。 5月16日,中国卤味周黑鸭30周年庆暨品牌焕新发布会在武汉举行。...
原创 红... 红烧肉鱼是一道经典的家常菜,要想做到鱼皮不破、不粘锅,肉质鲜嫩入味且形态完整,需要掌握几个关键技巧。...
原创 这... 标题:这道菜不炒不煎,吃着不比肉差,做法简单老少都爱吃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那些能够快...
没有它,我手里的羊肉串都不香了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西北小城,居民以爱吃羊肉著称。传统的吃法都是清炖或者红烧大块的羊肉、排骨,直到 20...
喝奶茶的年轻人,腻了? 今天,很少有中国茶饮品牌还在拿“原味”当招牌了。年轻人喝茶,喝的是个噱头,是个性,是氛围,是时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