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19日电(记者王莹、郑天虹、吴晓颖)“每餐两个荤菜一个素菜,营养又丰富。”在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的食堂里,学生王语菲每天都能吃到荤素搭配均衡的餐食。学校引入的“数字大厨”智能设备——拥有1000多道菜品数据库,18个温区、36个单元格可同时烹饪18种菜品,蒸、炒、炖、煮一应俱全。通过标准化程序和智能算法,菜品口味稳定,营养摄入精准可控。
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的智慧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分装“数字大厨”做好的饭菜。新华社发
从“人工经验”到“数字标准”,当下,校园餐饮管理也正经历一场变革。校园“智慧食堂”以更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营养管理,让中小学生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更营养。
在位于辽宁的沈抚育才实验学校,“万能蒸烤箱”成为后厨明星设备。它能蒸、烤、炒、炖、卤,10分钟即可完成八珍鸡丁等菜品,内部温度精准控制在70℃以上。“配合揉面机、洗米机、洗脱净一体机等一系列设备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烹饪的安全性、灵活性和效率。”食堂管理员辛涛介绍。设备还能自动调节温度与蒸汽,保留青菜的维生素和脆嫩口感,解决了一些孩子不愿意吃青菜的问题。
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的后厨,厨师进门前得先过安检系统,体温、健康状态一键扫描,智能识别仪容仪表和手部异常,比如未戴工作帽、体温过高、手指涂指甲油等都不会通过检测。
学校后勤保障中心负责人汪文强介绍说,去年学校引入食安系统,在食材检验环节,同批次引入的食材扫码就能追溯其产地,食材保质期、操作间温度不达标,监控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把好食材“入口关”。需要清洗的蔬菜放入全自动洗菜机,经过粗洗、精洗等几道清洗工序后,变得干干净净。此外,菜品留样柜必须“刷脸”才能开锁。
汪文强说,从食材供应链到菜品上桌,智慧食堂更安全、便捷,让家长安心、学生舒心、社会放心。
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厨师到食堂后厨前经过安检系统。新华社发
科技赋能,智慧食堂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教育管理者对学生成长的用心答卷。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瑄表示,学校食堂打造“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综合应用的高科技智慧厨房,是做实做好民生大事的基本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