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末的成都春熙路,一位身着红底黄牡丹大花袄的重庆荣昌汉子林江,攥着刚出锅的卤鹅,在人潮中追逐国际顶流网红“甲亢哥”。他操着重庆口音的英语大喊“Rongchang braised goose!”,卤汁滴落衣襟,这一幕通过全球直播镜头传遍32个国家,单条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1.2亿次。这场跨越五城、持续十天的“投喂行动”,不仅让荣昌卤鹅登上热搜,更让这道非遗美食的香气飘向世界。
图源:创客贴
网友热评:“卤鹅哥”的油渍袖口、蹩脚英语,反而成了最动人的“中国味道”——笨拙里藏着真诚,烟火气中透着匠心。
荣昌卤鹅的爆火绝非偶然,它承载着三百年移民文化与美食智慧的碰撞。
历史基因: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让潮汕卤鹅技艺与荣昌本地白鹅相遇。融合川卤的麻辣醇厚与粤卤的清鲜油润,形成“味尚清鲜、麻辣浓郁”的独特风味。
非遗传承:卤料配方以八角、桂皮、山奈、草果、丁香等20余种香料为主,部分老字号还会加入茶叶、甘蔗或中草药(如当归、陈皮),既去腥又增香。荣昌白鹅作为国家级保护鹅种,肉质紧实、脂肪适中,是卤鹅美味的根基。
时代机遇:2023年起,荣昌启动“乡土网红培育计划”,林江等200余名本土主播接受系统培训,为卤鹅“出圈”埋下伏笔。
林江的走红,印证了文旅经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铁律。
民间热忱:自费五城追星、大花袄配蹩脚英语、反复强调“这是妈妈教我的味道”——这些未经设计的真实细节,打破文化隔阂,引发全球情感共鸣。
政府接招:荣昌区委区政府迅速授予林江“全球推介大使”称号,奖励10万元并报销行程费用,将其自发行为升级为有组织的文化传播行动。
全民参与:快递员打包时推荐非遗故事、民宿放置卤鹅主题文创、非遗传承人直播卤制技艺……每个荣昌人都成了“城市代言人”。
流量如潮水,荣昌以“三板斧”将热度沉淀为产业动能:
1.体验网:让卤鹅成为文化载体
将卤鹅嵌入全年200余场活动:马拉松选手咬着卤鹅冲刺、龙舟赛观众拎着卤鹅助威、安陶小镇推出卤鹅造型陶器。
“五一”推出非遗美食消费季,林江现身高速服务区“派鹅”,用烟火气场景激活游客记忆。
2.产业链:筑牢10亿元产值护城河
上游:建设200万只白鹅养殖基地+6万亩香料种植园,确保“鹅源纯净、卤料地道”。
中游:投资3亿元建智能化中央厨房,引入真空锁鲜技术将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30天,破解“现卤难储运”的痛点。
下游:搭建“直播+电商”矩阵,例如荣昌老字号“小蒋卤鹅”的老板每天在镜头前演示“三刀剁鹅法”,单场直播销售额破50万元。
3.国际窗:非遗美食的全球化野心
启动“全球文化符号征集”,联合海外平台推出多语种纪录片,瞄准北美、东南亚华人市场。
相关企业正推进出口资质认证,计划年内完成美国FDA、欧盟食品标准合规改造。
荣昌卤鹅的逆袭,暗藏中国小城崛起的深层密码:
文化自信: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与现代生活共振的“活态IP”。
治理智慧:政府侧赋能(1亿产业基金+10亿信贷)、企业侧创新(卤鹅快餐+预制菜)、产业侧升级(电商直播+冷链物流专线)、社会侧共创(全民代言),实现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和企业侧的“四侧协同”。
长期主义:从“一夜爆红”到“十年磨一剑”,淄博、天水的经验证明:真诚与系统化运营才是长红根基。
1.原料预处理:优选生长期90天左右、体重3.5-4公斤的荣昌白鹅,清洗后用钢针在鹅腿、胸脯等肉厚处扎孔,便于入味。
2.腌制:盐、五香粉、姜蒜末混合后涂抹鹅身,按摩10分钟,腌制2-12小时(夏季短、冬季长)。
3.高汤调味:高汤中加入香料包、糖色(或红曲米)、调味料(盐、冰糖、生抽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1小时。
4.卤制工艺:大火烧开卤汤,鹅颈朝下浸入卤汤,灌满汤汁后自然浮起,再次烧开转中火卤60分钟,关火后浸泡2-6小时(时间越长越入味)
香料包(以25公斤卤水为例)
八角200克、桂皮30克、草果30克、白芷30克、山奈30克、丁香15克、香叶100克、砂仁50克、陈皮50克、小茴香15克、香茅草50克、黄栀子100克、干辣椒50克、花椒50克(增强回甘可添加:玉果5克、南姜150克、罗汉果1个)
调味料(10斤鹅为例)
盐200-300克、冰糖300克、生抽150克、老抽50克、花雕酒150克、鸡精50克、蚝油80克、红曲米适量(或糖色500克)
高汤制作
鸡骨架:牛骨:猪骨≈2:1:1,熬制3-4小时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