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辗转,时光飞逝,随着农历五月的临近,人们对于端午节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相比于往年来看,今年的端午显得早了不少,其通常是在夏至前后,而今年则是在小满节气当中。所以从节气上来看,今年的端午或许不会特别炎热,无论是出行还是待在家里,都会更加舒适一些。
在我国民间,不同的传统节日对应着不同的特色食物,端午节适逢夏季,届时的传统美食非常多,民间各地流行着吃五黄,煎堆,打糕等习俗,当然无论南北东西,在这个传统节日里,都要吃同一种食物,那就是粽子,其是端午节的代名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自己家里人吃,也会送给亲朋好友,以增进彼此的情谊。而包粽子通常是以家庭,甚至是与四方亲友一起进行的,这个过程也让亲情,友情更加深厚,所以粽子承载着浓浓的人间真情,让人欢喜。
“粽”字古又写作“糉”,《说文解字》中相关的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芦叶即芦苇的叶子,米则一般是指糯米或是大黄米,其都具有粘甜软糯的口感。根据考证,早在春秋之前,粽子便已经出现了,其最初是用来祭祀的食物。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粽子中又不断融入了人文内涵,现如今,提到粽子,人们便会不禁将其与屈原联系到一起。
虽然粽子各地的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但无论是从粽子叶,外形还是到馅料口味,粽子可谓千变万化,有碱水粽,甜馅粽,咸肉粽等等。每当端午临近,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启了一场以粽子为主题的美食盛宴,将节日的氛围以及仪式感拉满。
当然纵使千变万化,但包粽子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步骤,处理粽叶,泡米,准备馅料,包粽子,煮粽子,而这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大有讲究,对于粽子能否成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煮粽子,作为收尾环节,更是不能马虎,否则前边的工作都会白白浪费。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煮粽子的技巧,牢记别只放水,容易夹生漏米,多加2物,香浓软糯,不破不漏。赶快来看看吧~
2物——小苏打
小苏打是厨房里的“宝贝”,其可以用来发面,也可以烘焙,在清洗水果蔬菜时,放上一点,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炖肉时加点它,肉质纤维可以更快地软化。很多老辈人煮粥时也喜欢加一点,可以令粥更加浓稠好喝。其实在煮粽子时,也要加一勺,这样锅里的水会呈现为碱性。在这样的水中,经过长时间的煮,粽叶的柔韧性可以得到增强,所以也就不容易断裂,漏米了。同时小苏打还有着固色的效果,所以加了它,煮出的粽子更加鲜亮好看,不易发黑。
2物——重物
煮粽子的时间是比较久的,通常需要在两个小时以上,同时要确保水分保持沸腾,所以期间蒸发的水分会比较多,在上锅时便要将水分一次性加足,没过粽子5公分以上。所以粽子放进去,容易飘起来,并且水沸腾的时候,粽子也容易从水中“跳出”来,这样会令其受热不均,容易出现夹生的情况。所以在加足水之后,放锅盖之前,要放上一个重物,以使粽子始终保持浸没在水中的状态。这样才能使粽子被均匀煮透,而不夹生。
煮粽子用什么水?
与我们煮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煮饭之前要先将米浸泡一会儿, 吸水膨胀后,煮熟才好吃。粽子包之前也需要先浸泡,令米粒吸水变软。这样在煮的时候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有的人便会想到用热水来煮粽子,认为这样省时。热水煮米饭很容易夹生,同理,用热水煮粽子也会夹生。所以说,煮粽子要用冷水上锅,在循序升温的时候,令粽子自外到内均匀受热,从而熟透,而米香也会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所以说煮粽子时,别用错了水。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