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家里最让我惦记的菜,那必须是外婆的梅干菜扣肉。这道菜一上桌,整个屋子都飘着肉香和梅干菜的咸香,光闻着味儿,口水就快流下来了。
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她总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她先从菜市场挑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那肉得带点皮,肥的部分不能太多,瘦的也不能太柴,得是刚刚好的那种。买回来后,外婆会仔细地把肉洗干净,放进锅里煮到七八分熟。这时候,厨房里就已经开始弥漫着肉香了,我总忍不住在锅边转悠,外婆就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小馋猫,再等等,还没好呢。”
煮好的肉捞出来,外婆会用牙签在肉皮上扎满小孔,说是这样能让肉更入味。接着,她会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老抽,那颜色瞬间就变得油亮亮的,看着就诱人。然后,把肉放进热油里炸,只听“滋滋”一声,油花四溅,肉皮迅速变得金黄酥脆。这时候,外婆总会把我赶到一边,生怕油溅到我身上。
炸好的肉放凉后,外婆会把它切成薄片,薄得能透光。切好的肉片整齐地码在碗里,肉皮朝下,摆得那叫一个漂亮。接下来就是梅干菜的登场了。外婆做的梅干菜是她自己晒的,每年秋天,她会去地里摘回新鲜的芥菜,洗干净后晾在院子里,晒到菜叶变蔫,再切成小段,用盐揉搓均匀,装进坛子里密封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梅干菜就做好了,那味道,又香又醇,带着一股岁月沉淀的韵味。
外婆把梅干菜拿出来,用水泡软后挤干水分,切成小段。锅里放点油,把梅干菜倒进去翻炒,加点儿糖、生抽和料酒,那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炒好的梅干菜铺在肉片上,再淋上一些煮肉的汤汁,就可以上锅蒸了。
蒸梅干菜扣肉可是个技术活,火候得掌握得恰到好处。外婆总是守在锅边,时不时地看看时间,调整一下火候。她说,蒸得太久,肉就烂了,没有口感;蒸得太短,肉又不入味。一般来说,得蒸上两个小时左右,让肉和梅干菜的味道充分融合。
终于,到了开锅的时刻。外婆小心翼翼地把碗从锅里端出来,上面扣一个盘子,然后迅速翻转过来,“啪”的一声,一碗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梅干菜扣肉就呈现在眼前了。肉片油润发亮,梅干菜乌黑发亮,两者相互映衬,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那肉软糯香甜,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梅干菜吸收了肉的油脂,变得更加香醇可口,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家乡味道。外婆看着我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还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肉,说:“多吃点,多吃点,长身体呢。”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上学、工作。每次在外面吃饭,看到有梅干菜扣肉这道菜,我都会忍不住点一份。可是,无论怎么吃,都吃不出外婆做的那种味道。那些餐厅里的梅干菜扣肉,要么肉太柴,要么梅干菜太咸,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现在,每次回外婆家,她还是会给我做梅干菜扣肉。虽然她的头发已经花白,动作也不如以前利索了,但那熟悉的味道却一点儿都没变。吃着外婆做的梅干菜扣肉,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院子里,回到了外婆温暖的怀抱里。
外婆的梅干菜扣肉,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我记忆里家的味道,是外婆对我深深的爱。这份爱,会一直陪伴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