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狂欢的代价:7月血战记
凌晨五点的闹钟再次响起,上海沪上阿姨门店的店员小张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新一天的战斗即将打响。7月6日,她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崩溃的一天,十四小时的连续工作,近三千杯奶茶的制作,手指被柠檬汁浸得发白,而后台却显示着一笔令人心寒的订单:16元订单,实收-2.43元——平台补贴的“馈赠”,让商家倒贴做奶茶。这并非个例,一场由巨头引发的“奶茶血战”,正在吞噬着无数中小商家的利润,甚至生存。
这场风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月5日18:00。美团服务器的突然瘫痪,瞬间将“美团崩了”推上热搜榜首。技术部门发现,瞬时流量暴增300%,罪魁祸首是平台突袭投放的“满25减21”、“0元奶茶”等无门槛优惠券。消费者如同潮水般涌入,短短两小时内,订单数量激增至两千万,当晚22:54,美团宣布单日订单突破1.2亿,其中餐饮订单高达1亿。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淘宝闪购日订单突破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1300万。两大巨头当日订单合计逼近2亿,创造了惊人的数据狂欢。这场“数据盛宴”的幕后推手,是7月2日阿里巴巴宣布的500亿补贴计划,而美团的“闪电战”——上午接到通知,晚上便立即展开——则进一步点燃了战火。
这场补贴大战的残酷现实,在无数奶茶店上演着。北京朝阳区蜜雪冰城店长陈力无奈地下线了招牌“冰鲜柠檬水”:“每杯成本3元,平台活动价2.9元,每单亏损0.1元,还占用宝贵的人力资源。”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济南沪上阿姨门店的遭遇:小张展示的后台记录显示,一笔用户实付4元的杨枝甘露,商家扣除物料和平台抽佣后,竟然倒贴2.43元!门店单日营业额过万,但刨去补贴分摊和成本,单杯利润不足1元。即使如此,商家们也不敢轻易关闭接单系统,因为平台活动强制参与,拒单将直接导致店铺排名下降,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意味着被边缘化。
然而,当无数店员在40℃高温下挥汗如雨,甚至崩溃时,资本市场却在欢庆。7月7日早盘,港股茶饮股集体暴涨:茶百道股价飙涨15%,古茗涨9.4%,蜜雪冰城涨4.5%;A股奶茶原料商佳禾食品更是直接涨停。与此同时,骑手们迎来了“黄金周”,上海骑手卢叔时薪突破百元,“平时一单6块,现在能拿12块,半夜都在送奶茶”;济南骑手严军更创下单日127单、收入1700元的纪录,代价却是连续工作14小时,第二天“腿都抬不起来”。
这场“三国杀”的真相,正如高盛研报所指出的那样,是“用户获取费”的残酷博弈。美团、阿里、京东的巨额补贴,实则是为了电商、旅游等业务引流的营销成本。美团CEO王兴曾放言“不惜一切代价赢”,但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其股价年内已下跌20%。高盛测算,若跟进500亿级补贴,美团年利润或缩水250亿。阿里巴巴则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试图用高频外卖业务激活淘宝用户,500亿补贴首日,其餐饮订单暴增170%。京东虽然未参与7月这场混战,但正加速建设“秒送仓”,试图以供应链效率突围。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对中小商家的冲击,监管层也已紧急介入,5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要求停止“内卷式补贴”,保障中小商家权益。
这场疯狂的补贴大战,最终受害的却是消费者和中小商家。广州大学生李婷的冰箱塞满了32杯奶茶,都是“0元抢”来的,却面临着过期和健康隐患的双重焦虑;厦门寿司店老板陈晨算了一笔账,平台“25减21”券中商家承担6元成本,单量涨50%却多亏1200元,无奈决定暑假歇业;上海小区里堆积如山的奶茶包装箱,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狂欢的代价。7月7日晚,淘宝闪购宣布追加200亿夏季补贴,美团则悄然上线“浣熊食堂”食安监控系统。然而,冰箱里的奶茶还没喝完,小张的闹钟已经再次响起,新一天的订单洪流,正在路上…… 这畸形的繁荣背后,是中小商家的无奈离场,以及一场仍在持续的,没有赢家的战争。
"
上一篇:姑苏荷花早市
下一篇:原创 盒马,念透了“卖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