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早餐中国5》:人间烟火记录市井温情
创始人
2025-07-13 02:03:17
0

清晨的老街,蒸笼的盖子被轻轻揭起,袅袅白雾中,蒸排骨的香气弥漫开来,随风流过逐渐增多的行人,飘散在热气腾腾的街头……在这迷人的氛围中,《早餐中国》第五季正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热腾腾的排骨饭成了它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这一次,节目不再仅仅追寻“全国首发”的早餐特色。摄像机不再匆匆扫过店铺的碗碟,而是停留在蒸笼与灶台之间,细致地捕捉那一份热气中的温暖与回忆。在这季节目里,观众看见了广东布拉肠中的代际鸿沟,看到了牛肉面汤头里的浓郁记忆,也走出了国门,开始追踪海外华人社区的早餐文化,挖掘中华美食基因的全球传承。

围绕这一季的创作主题及美食类纪录片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突破传统框架,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编委、《早餐中国》总导演王圣志与腾讯视频纪录片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早餐中国》系列监制朱乐贤,向《综艺报》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理念与经验。

从美食到人物,情感与时代的共鸣

随着自媒体探店内容的普及,《早餐中国》第五季主动放下了“美食攻略”的标签,转而将创作重心放在了人物故事和时代情绪的深挖上。王圣志坦言,自媒体中的探店视频大幅提高了主创团队与店主之间的沟通成本,不少店主对拍摄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且,在自媒体平台反复播出的美食内容让食物的“陌生感”消失,这也使得前几季作品的某些独特元素不再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一季,《早餐中国》更专注于挖掘人物的有趣与故事的感人,将美食背后的情感转化为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朱乐贤强调:“美食不仅是食物,它是一扇窗,人们透过它看见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时代的变迁。”在节目组看来,每家早餐店的故事,都是时代缩影的折射光。比如,顺德的干蒸排骨店讲述了父子间的代际鸿沟:父亲希望儿子接手家族生意,然而孩子却深陷于自己的世界中;内江的牛肉面店则讲述了一对离异重组的夫妻如何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无私的努力。母亲的一句“你花时间去赚钱,你不陪孩子,这就是拿钱去还”,深刻道出了生活的无奈和坚守。

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实则蕴藏着时代的厚重感。在王圣志看来,节目不再仅是简单的美食推荐,而是要记录“那些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上的悲欢”,以普通人的日常为背景,展现他们的坚持与奋斗,这也让《早餐中国》从一个单纯的“消费指南”蜕变为记录时代的“民间史诗”。

跨越国界,中华美食的传承

《早餐中国》第五季的另一大创新,是从“中国早餐”拓展至“中华早餐”。主创团队首次走出国门,记录海外华人聚集区的早餐文化。朱乐贤解释了这一创作动机:“一方面,海外华人在传播中华美食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值得记录;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让‘中华美食’的定义过于狭隘,它的跨文化融合与创新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节目组走访了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华人社区,挑选了一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早餐,如马来西亚的广式叉烧云吞面。叉烧的制作工艺虽保持中华传统,但也融入了当地的食材特色,展现了美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与创新。这样一来,节目不仅丰富了视觉层面,还深化了“传承”的含义——中华美食的传承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创新和融合。

朱乐贤指出,海外华人在制作早餐时展现出的“勤劳、善良、忍耐”的精神,与国内的早餐从业者在精神层面是相通的,“他们的故事和他们身上的中华基因值得被记录。”

这一探索不仅让节目更加有活力,还让观众看到了华人在海外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文化认同的坚持。王圣志认为,这一季的尝试是“成功的”,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将“早餐”变成了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纽带。

情感共鸣:纪录片的“长短之争”

在短视频的冲击下,长视频创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早餐中国》第五季在创作中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展现了主动求变的自觉。朱乐贤坦言,如果单纯追求短短30秒的情绪冲击,“纪录片创作者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传播媒介的变化给创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这也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王圣志介绍,《早餐中国》每集作品时长仅为5分钟,但“越短越难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整的故事和情感,王圣志坚持每一集都与导演一起精心打磨,多次修改。“情感和情绪是不同的,短视频关注的是即时的情绪反应,而我们更关注的是情感的沉淀和升华。情感的共鸣需要时间,需要细腻的表达。”

对于纪录片的“长短之争”,主创团队保持开放的态度。王圣志相信,尽管《早餐中国》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当下的坚持一定是有价值的。”朱乐贤则认为,长短纪录片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共存,因为短视频能够快速满足情绪释放,而长视频则能深入展现情感的厚度与共鸣。

《早餐中国》第五季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既不盲目迎合,也不固守传统,而是以专业的精神在探索美食纪录片的边界,致力于用影像讲述中国的美食故事,记录中国人的味道和文化。主创团队相信,食物所承载的文化、生活和家庭观念,正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食物背后的历史传承,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纽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汪曾祺: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
易君德丨彭伟丽医生:酸奶是健康... 每次打开冰箱,看到五颜六色的酸奶包装,你是不是也挑花了眼?广告里都说自己家的酸奶最健康,可你知道吗?...
甄轻松:不吃主食能减肥吗?局部... 01·不吃主食能减肥吗? 不吃主食短期内可能使体重下降,但长期来看不仅无法健康减重,反而可能引发代谢...
天热没食欲?家常硬菜想好吃,关... 【油锅滋啦作响的傍晚,王婶儿一把扯下围裙擦汗,瞅着灶台上蔫儿了吧唧的黄瓜直叹气】这鬼天气热得人嗓子眼...
河北酸辣土豆丝脆爽秘诀,厨房小... 河北家常菜中的酸辣土豆丝,以脆爽口感和酸辣开胃的特点深受喜爱。掌握以下秘诀,厨房小白也能轻松复刻这道...
凌晨5点给海盗“报点”?海上厨... 凌晨五点,当陆地还在沉睡,某艘货轮的钢铁厨房已亮起战灯。 厨房的主角是胡哲,抖音账号名称叫做@海上厨...
中医养生进社区 守护健康“零距... 为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理念,使中医生活化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近日,温泉镇卫生院中医科中医师走进温...
蟹肉嫩滑锅气足,山东姜葱炒蟹做... 山东姜葱炒蟹是一道充满沿海风味的家常菜,鲜香浓郁,做法简单,很适合家庭日常烹饪。螃蟹的鲜美与姜葱的辛...
在临沂过夏天,带上512G的胃... 蝉鸣扯长了夏日 临沂的烟火气正随着气温一起沸腾 从清晨巷口的热汤 到深夜烧烤摊的嗞嗞声 这座城藏着太...
玉米甜松仁香,松仁玉米是孩子们... 一盘金黄翠绿的松仁玉米,看似简单,却藏着山里人的巧思。新鲜的甜玉米粒水灵灵的,配上松仁的油香,不用太...
朴实滋味中的陕西记忆,爆炒小肠... 陕西爆炒小肠是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家常菜,以其浓郁的风味和独特的口感深受当地人喜爱。这道菜看似粗犷,实...
三原东里《七碟子八碗》美食赋 序曰:三原之北,鲁桥煌煌;东里名堡,唐风泱泱。李靖武魂铸其骨,刘门墨香浸其梁。更有七碟子八碗宴,封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