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阳毒得很,院子里的菜长得那叫一个疯。早上摘豆角的时候,满满一篮子,水灵灵的,可转眼就蔫了一半。正愁着吃不完要浪费,我妈从屋里拎出竹匾来:“傻站着干啥?晒起来啊,冬天拿出来炒肉,香得能多吃两碗饭。”
说起来也怪,新鲜菜吃着清爽,可经太阳这么一晒,那股子味道像是被浓缩了似的,反倒更有嚼头。我打小就爱蹲在竹匾旁边看菜慢慢变样,豆角从翠绿变成深褐,茄子的水分一点点抽干,缩成皱巴巴的模样,倒比刚摘的时候多了几分烟火气。
先说说这豇豆吧。新鲜的炒着吃总觉得差点意思,水唧唧的。可晒干了就不一样,用温水泡上半小时,捞出来控控水,跟五花肉一起煸。你看那油星子滋滋冒的时候,豇豆干吸足了肉香,咬一口,筋道里带着点韧劲,比新鲜的耐嚼多了。我家每年夏天都要晒上几大串,挂在屋檐下,风一吹晃晃悠悠的,看着就踏实。
再就是茄子。前阵子菜市场茄子论堆卖,我妈一口气买了十斤。切的时候得注意,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半指宽正好。摊在竹匾里晒两天,原本胖乎乎的茄子就变成了薄片,颜色也成了深紫色。泡发后切成长条,跟青椒一起炒,不用放太多调料,那股子醇厚的香味就出来了。记得去年冬天,我爸就着茄子干喝了两盅,说这味道比新鲜茄子更入魂。
要说晒菜里的 “隐藏高手”,还得是南瓜花。估计好多人没试过吧?清晨带着露水摘下来,把花蒂里的小虫子抖干净,花瓣轻轻掰开洗,可别把那层绒毛洗掉了。晒的时候得摊得薄一点,不然容易发霉。晒干的南瓜花像朵干花似的,泡软了跟鸡蛋一起煎,那股清甜味,比新鲜的更浓郁。我家孩子不爱吃蔬菜,唯独对这个没抵抗力,每次都抢着吃。
萝卜缨子也是个好东西。好多人买菜时都把这玩意儿扔了,其实可惜得很。趁着新鲜洗干净,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来挤干水分,摊在太阳底下晒。晒好的萝卜缨子剁碎了,拌点辣椒面和盐,装在坛子里腌着,喝粥的时候挖一勺,开胃得很。我奶奶总说,这东西比咸菜健康,夏天吃着还败火。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马齿笕。这野菜田埂边到处都是,摘回来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晒得半干就行。不用晒太透,带点潮气更有味道。炒的时候放点蒜末,一股子清香直钻鼻子。上次我把晒好的马齿笕给邻居王阿姨送了点,她回来特意跟我说,配着玉米粥吃,比大鱼大肉还舒坦。
其实晒菜这事儿,也没什么讲究,就是得看老天爷脸色。赶上连续几天大太阳,那是最好不过的。要是赶上阴天,就得赶紧挪到屋檐下,不然菜容易发黏。我妈总说,晒菜就跟做人似的,急不得,得慢慢来,让太阳一点点把水分抽走,把香味锁在里面。
昨天翻出年前晒的豆角干,泡了一把跟腊肉炒。刚端上桌,我家孩子就嚷着要添饭。看着他吃得满嘴油光,突然觉得,这晒菜晒的不只是菜,还有过日子的那份耐心和滋味。夏天的太阳虽然毒辣,却把这份新鲜封存在时光里,等到天凉了,再拿出来细细品味,倒比刚摘的时候多了几分念想。
你家夏天都爱晒什么菜?要是有好法子,可得告诉我一声。毕竟这过日子的学问,多学学总没错。对了,觉得我说得在理,就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哪天就有更实在的过日子小妙招分享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