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金黄酥软的雪绵豆沙饼常常在饭桌上飘香,这种外酥里糯的小点心,既带着北方面食的厚实感,又融入了江南甜食的灵巧,咬开脆壳,红豆沙便像蜜一样淌出来,配上热茶,便是寒冷季节里最踏实的慰藉。
红豆沙要提前准备,红小豆泡软后慢火熬煮,直到豆子彻底绵烂,再加些白糖拌匀。讲究的人家会留些颗粒,让豆沙不至于太腻,反而多了几分质朴的香气。面团则用普通的中筋面粉,温水和面,揉到光滑后醒发片刻,擀成圆片,包入豆沙馅,再轻轻压成饼状。油锅烧热后,饼坯滑入,小火煎到两面金黄,表皮微微鼓起,这时候的饼子最是诱人。
有些人家喜欢在面皮里掺一点糯米粉,这样煎出来的饼子外脆内糯,口感更丰富。也有人在豆沙里加一小块猪油,趁热吃时,油香混着豆香,格外浓郁。不过最简单的版本也同样美味,刚出锅的雪绵豆沙饼搁在盘子里,热气裹着甜香,孩子们总是等不及晾凉就伸手去拿,烫得直吹手指也不肯放下。
在安徽不少地方,雪绵豆沙饼不光是家常点心,也是年节时的必备。腊月里,主妇们会一次性做上几十个,冻在室外,随吃随煎。正月拜年时,端上一盘刚煎好的饼子,配着炒花生和芝麻糖,便是最朴实的待客之道。即使如今点心花样越来越多,这种老味道依然让人惦念,尤其是冷天里咬上一口,甜糯的滋味仿佛能把寒气都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