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第四个字读ba,四声。
一个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莅临珠海专题调研珠海马友鱼产业。麦康森院士说道:“马友是我情有独钟的鱼,早在2003年,马友鱼在市场售价280元一斤,几斤重的一条马友鱼比一头百十斤的猪还要贵。但怎么做怎么好吃!”。调研中,麦康森院士对珠海将马友鱼作为继海鲈、黄立鱼之后的“第三条鱼”的战略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日,“珠海第三条鱼——马友鱼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在珠海台创园金湾农技驿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马友鱼良种选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水产科研机构、马友鱼养殖、加工和饲料生产企业及政府部门的100余位代表参会,共谋马友鱼生态发展之路。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苏跃朋在致辞中表示,马友鱼作为珠海“第三条鱼”,是继白蕉海鲈、金湾黄立鱼之后的特色渔业品种。马友鱼是百亿产业的致富鱼、“百千万工程”的明星鱼、婚宴上的吉祥鱼,是麦院士心中“怎么做怎么好吃”的院士鱼,让“珠海马友鱼”成为全国特色水产标杆。本次交流会,既是马友鱼一次技术与经验的“集中充电”,更是一次产业发展的“战略共谋”,为珠海马友鱼产业从“潜力品种”成长为“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各方合作的深化,马友鱼产业有望成为珠海海洋经济的新名片,书写珠海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所马振华副所长、区又君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温海深、张文兵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王忠良教授,马友鱼省级良种场珠海龙胜水产黄舜梅总经理等马友鱼产业专家做了会议报告和点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珠海农业发展中心、通威集团、广东联鲲集团、珠海思凯汀饲料、中商国诚(珠海)生态渔业、白蕉镇灯笼村养殖大户等代表,围绕马友鱼产业现状、亲鱼培育、苗种繁育、饵料、海洋牧场相关养殖实践及全产业链发展等展开激烈讨论,并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随后,参会人员前往台创园马友鱼养殖基地进行参观交流,围绕马友鱼养殖技术、水质调控、饲料精准投喂、智慧管理、病害防控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实践交流,并现场打样和解剖。区又君研究员用心讲解马友鱼内部器官结构、生长状况及健康指标,观察肝脏、肠道等器官,判断营养吸收情况与健康状态,为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预防提供了直观依据。专家们边操作边解答疑问,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各方在马友鱼养殖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珠海马友鱼产业正迎来政策、技术、市场三重机遇,未来需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链”,激活一座城,为全国特色水产产业升级提供“珠海经验”。
马友鱼肉质鲜美,被誉为“第一海鱼”,其脂肪适中、肉质肥美细腻,有着“海中千层糕”的美誉,是珠江出海口地理性品种,见上图。潮汕地区有“一午二鲳三马鲛”之说,午鱼就是马友鱼,《中华本草》记载其鱼肉炖食可治疗饮食积滞,相较于其他普通海鱼,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DHA、牛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磷、钙的含量均显著更高,对降低胆固醇和儿童大脑生长发育有显著益处。省级马友鱼良种场珠海龙胜水产公司,2013年在国内率先突破马友鱼人工繁育技术,并于2017年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养殖“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目前,珠海市马友鱼种苗年产量近亿尾,马友鱼养殖面积约3000亩,产值约1.8亿元,约占广东省总养殖面积1/3。
本次交流会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主办、珠海市农业发展中心承办、珠海市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联合会等协办。
文 | 记者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