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荔枝”从枝头跃升为消费市场的“顶流”。
随着影视IP《长安的荔枝》的热映,这颗千年文化符号点燃全民“荔枝热”。茶饮赛道反应迅猛,瑞幸联名款周边三日售罄、茶百道荔枝饮品单店日销破千杯,霸王茶姬紧随其后加入战局。
烘焙行业亦快速抢滩,好利来“粉荔满夏”系列、盒马“玫瑰荔枝拿破仑酥”一上市就成为消费者每日疯抢的明星单品,消费者纷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测评心得,掀起新一轮的抢购浪潮。
©图片源自 Holiland好利来
眼见头部品牌尝尽甜头,众多烘焙玩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在汹涌的“荔枝经济”浪潮中,如何精准借势、成功突围,其中大有门道。
本文目录/ content
1:影视IP点燃全民“荔枝热”,茶饮赛道狂飙突进
2:烘焙店凭“联名+爆款”抢滩荔枝经济
3:烘焙“荔枝突围战”,风味创新成关键
4:IP退热后,烘焙店靠什么留住“荔枝粉”?
01
影视IP点燃全民“荔枝热”,茶饮赛道狂飙突进
当《长安的荔枝》影视剧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具象化为职场奋斗叙事,这颗千年贡果瞬间突破文学边界,成为Z世代追捧的文化符号。全民追剧热潮直接拉动“荔枝经济”爆发式增长。
茶饮赛道成为这场狂欢的急先锋。瑞幸咖啡深度绑定剧集IP,推出联名饮品“长安的荔枝冰萃”及“荔枝冻冻”,首周销量突破850万杯;同步上线的“转运小马挂件”三日售罄,小红书用户自发晒单催生“求补货”声浪。
©图片源自 小红书 阿呆呆
另一现象级爆款来自爷爷不泡茶的“荔枝冰酿”。这款以湖北孝感非遗米酿为基底、融合NFC漳浦乌石荔枝原汁的产品,累计销量突破新高,成为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的标志性单品。霸王茶姬、茶百道快速跟进,印证了“无荔不欢”的消费狂热。
©图片源自 爷爷不泡茶
影视IP点燃的不仅是追剧热潮,更重构了消费逻辑。剧中“跨越千里保鲜荔枝”的古今叙事,与现代冷链技术形成奇妙对照,强化消费者对“鲜”的价值认同;瑞幸一句“月光不必追赶五千里”的杯套文案,将历史厚重转为情感共鸣,撬动用户自发传播;而全国荔枝产量同比激增111%至365万吨,供应链的爆发式增长,最终夯实了这场“荔枝狂欢”的产品爆发基础。
当抖音电商上荔枝味茶饮料成交额同比激增170%,荔枝味汽水增长399%,这场由影视IP点燃的消费热潮,已然为烘焙行业的入场铺就红毯。
02
烘焙店凭“联名+爆款”抢滩荔枝经济
影视IP的爆发力,在烘焙品牌的联名动作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长安的荔枝》剧中“荔枝使”李善德跨越千里运送鲜荔的情节引发全民共情,敏锐的烘焙品牌迅速将剧情张力转化为产品吸引力。
©图片源自 小红书 覔時
文汀烘焙(WenTinG)在杭州新店借势推出《长安的荔枝》联名限定系列,以“长安的荔枝”“妃子笑”“荔枝多巴胺”三款新品精准切入市场。其产品设计巧妙融合唐代驿道地图、荔枝转运符号等剧集元素,让消费者在品尝时仿佛置身盛唐“运荔”现场,联名款上市首周便创下单店日销增幅150% 的业绩。
这种深度文化植入让产品超越普通甜品,变身"可食用的追剧周边",印证联名IP是撬动年轻消费的黄金支点。
©图片源自 文汀烘焙
头部品牌更以“爆款逻辑”抢占市场。
好利来“粉荔满夏”系列凭借粉嫩马卡龙色系与饱满荔枝果肉夹心,上市一周多地门店货架清空,社交平台开箱测评刷屏;盒马“玫瑰荔枝拿破仑酥”将酥皮、玫瑰奶油与荔枝果肉三重融合,成为消费者每日疯抢的明星单品。
©图片源自 小红书 穿过镜子的乌克巴尔的月光
B&C复热去年爆款“玫瑰荔枝牛角”,凭花香与果甜复配的经典公式再度翻红,印证了风味记忆的持久吸引力。而罗森茉莉荔枝味冰皮月亮蛋糕,以“冷藏即食+爆汁口感”精准切入便利店早餐场景,成为通勤族的夏日标配。
©图片源自 小红书 吉格里泡芙
影视IP的爆火为烘焙行业注入强心剂,烘焙品牌以“联名深度化”和“爆款结构化”双轨并进,快速切入荔枝经济赛道。
03
烘焙“荔枝突围战”,风味创新成关键
当茶饮靠"荔枝冰酿日销千杯"横扫市场时,烘焙行业正以独特的风味纵深打出差异化王牌。
消费者咬下荔枝酥的刹那,尝到的不仅是果香,更是一口穿越千年的东方甜意。荔枝的东方基因清甜中暗藏玫瑰蜜韵、微酸调赋予层次感,成为品牌突围的核心支点,而供应链技术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则让这场风味革命突破时空限制。
地域风物的碰撞,激活传统味觉记忆。派悦坊“荔枝话梅蛋糕”以广式话梅的咸酸巧妙中和荔枝甜腻,复刻岭南“咸甜交织”的饮食智慧,让经典零食以甜品形态重生。
©图片源自 PantrysBest派悦坊蛋糕
东莞非遗品牌“第一麦方”则借“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年典故,将炭焙荔枝干融入贵妃饼,五斤鲜果浓缩成一斤蜜膏,甜度提升3倍,凝若琥珀的果肉斩获“中华名饼”称号,成为非遗手信中的文化符号。这种基于地域物产的创新,让产品超越单纯口味,成为可咀嚼的地方文化载体。
©图片源自 第一麦方
花果香融合,重构消费场景体验。B&C复刻爆款“玫瑰荔枝牛角”,凭借玫瑰酱的馥郁与荔枝果肉的清甜形成经典CP,社交平台“花香预警”种草笔记超5000篇,印证了风味记忆的持久吸引力。
以浪漫甜蜜著称的日式甜品Mvuke布歌东京,用树莓果香和玫瑰花香入蛋糕,上新了树莓荔枝奶油蛋糕和玫瑰荔枝酸奶油蛋糕,5月份就开启了“荔枝季”。
©图片源自 Mvuke布歌日式甜品
风味创新的本质,是让荔枝从时令鲜果蜕变为承载地域记忆与文化符号的味觉载体。当千年贡果的甘甜在话梅的咸酸、茉莉的茶韵中焕发新生,烘焙品牌正用舌尖上的想象力,将"一骑红尘"的史诗写入当代人的日常。
04
IP退热后,烘焙店靠什么留住“荔枝粉”?
当影视IP的热度逐渐消退,烘焙行业正从“流量借势”转向“价值深耕”。这场“荔枝突围战”的终局,藏在四个维度里。
风味创新需突破传统框架。荔枝与玫瑰、话梅的复合已成常规操作,但真正的突破在于跨品类融合——比如将荔枝清甜融入法式酥皮,或与茶香、酒酿碰撞出东方新派系,这种创新需基于味觉逻辑的精准配比。
©图片源自 小红书 涵burger
供应链的“锁鲜革命”则是隐性壁垒,盒马通过预处理技术延长荔枝保鲜期,好利来以冷冻果茸实现全年风味复刻,技术赋能让季节限定突破时间限制。
©图片源自 Holiland好利来
文化符号的深度转化比短期联名更持久,从“一骑红尘”的历史意象到“荔枝多巴胺”的色彩美学,品牌需构建东方叙事体系,让产品超越网红属性。
健康化适配是长期命题,荔枝天然糖分替代精制糖,配合低卡基底,既能满足控糖需求,又保留爆汁体验,成为复购关键。
©图片源自 幸福西饼
“长安的荔枝”热潮正浓,烘焙行业的“荔枝战争”才真正开始。
当荔枝的清甜从“季节限定”蜕变为“文化符号”,烘焙业的胜负关键,已不仅是枝头鲜果的短暂风华,更是品牌以技术锁鲜、文化叙事与持续创新所沉淀的永恒竞争力。